当前位置: 首页 景点 天津 宝坻

宝坻黄庄洼自然风光区

宝坻黄庄洼自然风光区具有田园风光
  • 更新:2020-12-04 09:10
  • 网友“娇喘.”分享
  • 区域:天津宝坻
  • 地址:宝坻区东南部,潮白新河以东,蓟运河以西

宝坻黄庄洼是个风景美丽的地方,亲近大自然,还有着田园风光。大家一起和小编来具体看看吧!

宝坻黄庄洼自然风光区

宝坻黄庄洼自然风光区图片由网友“娇喘.”提供

走进宝坻,走进潮白河畔的黄庄洼。这里是天津最大的水稻主产区。我们闻着稻香而来,想听一听稻花香里的丰年故事。

晨曦初露,黄灿灿的水稻田,铺展在一望无际的田野,秋风拂过,稻浪掀动,绸缎般起伏;宽阔的潮白河,波光粼粼,船夫布网,白鹭戏水;农家院里炊烟袅袅,飘出缕缕米香……

一滴秋露、一缕秋风、一片秋叶、一泓秋水,凝望黄庄洼,好一幅和谐秀美的田园风光。从“地里刨食”到“土里掘金”深秋,是忙碌的,也是快乐的。

从春到冬,黄庄洼的村民就没有清闲的时候。育苗插秧,投放蟹苗,收获销售,招呼游客。劳作是惬意的,收入是稳定的,年年有增长。

“地还是祖辈留下的这块地。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刨食’;现在,这里寸土寸金,我们是‘土里掘金’。这些年,政策放开了,我们一步步摸索着干,发展到今天,形成以‘生态种养业为主导、稻米加工业为提升、休闲观光服务业为拓展’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这在咱农村也称得上是创新了。”

八门城镇清水思源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军伸手揽过一株金黄的水稻,不停地捻着稻穗,言语中透着自豪,脸上流露出的还是自豪。

黄庄镇小辛码头村广场上,人们正在为“新米节”搭台布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写的“宝坻新米节”五个大字格外醒目。不远处,一座袁黄塑像栩栩如生。

镇党委书记商芳颖一边张罗布展,一边向记者介绍,明朝宝坻知县袁黄,号了凡,著有《了凡四训》。当年引浙稻入宝坻,在黄庄洼一带兴修水利,劝农兴稻。他将编写的天津地区第一部农业专著《宝坻劝农书》刊刻下发到每个乡里,倡导百姓采用先进理念和新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水平。“民尊信其说,踊跃相劝”。从那时起,宝坻开始种植水稻。

天津宝坻区黄庄洼与尔王庄洼、大钟庄洼、里自沽洼并称宝坻“四大洼淀”,是该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洼淀。它位于宝坻区东南部,潮白新河以东,蓟运河以西,总面积约309平方公里。黄庄洼海拔仅0.3米至1米,地下水位1.3米,是宝坻区平均海拔最低的洼淀。据《水经注》介绍,该地区是古代雍奴薮的一部分,因洼内有黄庄(村)而得名,但洼中心则在回家庄。

解放前,流经于此的行洪河道时常洪水泛滥,致使这里常年积水,水深处达1米多,多数地块浸泡水中,不能种植庄稼,当地农民生活艰难,有的被迫离乡,逃荒躲水。当地曾经流行着这样的歌谣:“黄庄洼,大水灌;男剃头,女讨饭。”可见,旧社会的黄庄洼是多么的凄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治理水患,十年九涝的宝坻成为水利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鉴于老潮白河是宝坻(特别是黄庄洼)水患主要根源之一,1950年政府投资开挖了潮白新河,疏通了潮白河下游水道。1960年,国家建成密云水库,彻底制止了潮白河洪水泛滥,黄庄洼从此有了较大面积耕作作物,农民有了收成。不过,上世纪80年代前,由于排灌设施比较落后,黄庄洼一带耕作方式保守,粮食产量偏低,而且荒地和中低产田较多,都影响了收成。

1984年以来,宝坻区因地制宜,对黄庄洼进行改造,大力实施“荒改稻”工程,打破多年来的传统种植格局。他们从引种、试种水稻,到逐渐扩大水稻种植面积,1989年以后水稻种植呈现区域化,水稻成为种植业的主角,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为之配套的水利设施也不断增加和完善,在黄庄洼形成稻田成方连片,渠道纵横交织,星罗棋布的格局。近几年来,水稻种植面积每年都达到10余万亩。每年早春以后,稻田拉荒蓄水,黄庄洼便成了“人工湿地”,宛若北方的江南水乡。

如今的黄庄洼,无公害水稻生产已成主流,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5%以上,米质上乘,是津郊主要的商品粮产地之一,黄庄洼成了名副其实的“米粮仓”。而它优美、和谐的田园风光与湿地地貌更吸引了众多的候鸟,使这里变成了津城有名的鸟的天堂,每年途经或栖息这里的鸟类竟达到了数万只,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

最佳观光季节:每年4-10月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天津宝坻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区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宝坻黄庄洼自然风光区》由"娇喘."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