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景点 湖南 长沙 岳麓区

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早期建筑群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更新:2021-03-08 13:01
  • 网友“南行苦楚”分享
  • 区域:湖南长沙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西湖街道办事处

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早期建筑群,它的建筑风格很独特,混合的建筑风格打破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质量平衡,总体轮廓显示了当时的最新建筑趋势。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建筑吧!

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早期建筑群

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早期建筑群图片由网友“南行苦楚”提供

 历史沿革

民国十六年(1927年),湖南大学超出岳麓书院向外发展新建一栋教学楼,称为“湖南大学第二院”,简称二院(岳麓书院被称为“第一院”),由建筑师刘敦桢设计。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院竣工。西洋式屋顶,平面呈“山”字形,门窗形式统一,富有特点。砖的砌法考究,并有多种预制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湖南大学开始兴建“科学馆”(今校办公楼),最先由土木系的蔡泽奉教授支持设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科学馆竣工。此建筑为当时湖南省内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动工时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典礼,当时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亲自参加了典礼,并题字“学以致用”,刻石刊于大楼入口门厅的墙上。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第一学生宿舍由柳士英教授主持设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第一学生宿舍竣工。一舍建设时值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抗战时期湖南大学迁往湘西,校舍遭到日军轰炸、焚烧,损失惨重。柳士英教授主持设计了一批宿舍建筑,都是采用木屋架、木楼板,地板、青砖、青瓦、清水墙面,清一色的地方材料,因地制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第九学生宿舍由柳士英教授主持设计,同年竣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老图书馆开工修复遗址,由柳士英教授主持设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老图书馆竣工。有书库三层,目录厅和办公房若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馆藏图书79182册。1951年,老图书馆扩建,总面积达2300多平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第七学生宿舍竣工,由柳士英教授支持设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工程馆开始由柳士英教授支持设计,今为湖南大学教学北楼。1953年,工程馆竣工。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湖南大学胜利斋教工宿舍建成。

1951年,大礼堂由柳士英教授支持设计。1953年,大礼堂竣工

建筑特点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共有9栋建筑。大多可分为三种风格,第一种是将西方各种建筑式样进行集仿的折中主义风格,在同一幢建筑上混用各种风格式样和艺术构件,一般分为横三段和纵三段;第二种是当年十分流行的,以中国固有式建筑为代表的混合式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的建筑突破了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保持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构成,建筑形体由功能空间确定,外观呈现洋式建筑的基本体量与大屋顶等能表达中国式建筑特征的附加部件的综合;第三种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影响,采用符合功能的空间,较为简洁的体量,展现出当时最新的建筑潮流。

湖南大学校园内的早期建筑,主要以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建筑师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与拘泥于固有法式之间的矛盾所做的探索。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中,如大礼堂、老图书馆较符合民族主义风格的指导思想,在外观上采用了中国“重要之国粹”——大屋顶,在细部装饰上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彩画,装饰等;在技术上则大量运用西方先进的“科学之原则”——钢筋混凝土乃至大跨度木屋架以及现代平面和空间布局手法,并在其中采用斗拱等中国传统木建筑构件。

湖南大学现代主义建筑,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大胆创造出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较少量装饰等特点。如工程馆。 

主要建筑

湖南大学大礼堂由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柳士英教授设计,李达主持审定兴建。建筑手段上有所改进:采用大跨度木屋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饰以国漆红黑色为主调,点缀金饰;外墙粉刷以普通水泥掺和颜料、石灰、碎玻璃等。

湖南长沙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群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早期建筑群》由"南行苦楚"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