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向天墓

是威宁县盐仓镇的一个古墓葬
  • 更新:2021-04-19 11:23
  • 网友“十年之约”分享
  • 区域:贵州毕节
  • 地址:贵州省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镇

彝族向天墓是威宁县盐仓镇的一个古墓葬,规模很丰富,墓葬结构很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研究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古墓葬吧!

彝族向天墓

彝族向天墓图片由网友“十年之约”提供

墓葬介绍

彝族向天墓位于威宁县城东北20公里的盐仓镇,分布在大坟梁子、小坟梁子周围。另在二塘、龙场、中水、羊街、大街、城关等乡镇也有发现。

主要类型

I型:以毛石砌椭圆石墙,直径一般在10—20米,如墓依山而建,则依山一侧的石墙的顶部与墙外地表大体齐平,而另一侧石墙则高出地表2米左右,石墙内地表略高于墙外地表,中尖有一封土堆,直径3—4米间,高1米以内。少数墓在圆墙一侧建有一段弧形石墙或半圆石墙,也有的墓葬不用石头而用泥土筑成椭圆形墙,这类墓葬规模较小,圆墙直径在10米左右,还有的墓葬周围砌石墙,中央用泥土填平,形成封土堆。

据当地老百姓说:这些墓葬是属于当时君王家的奴隶死后埋葬的,因此,这些坟和君王坟有很大的区别,其形状相似,但占地少、规模小。

II型:以盐仓大坟梁子的大坟和小坟梁子的小坟为主,两处山岗因有大坟和小坟而得名。大的向天坟,彝族称为祖穆乌曲既“君王坟”。是彝族占乌撒部落的首领。该坟有椭圆形的大封土堆,现存墓基南北长45米,东西宽29米,封土堆顶部长27米,宽15米,高10米,周围有大、中、小三台未经加工毛石相砌的三道石墙。北面有阶梯,石墙与封土堆间及石墙距离分别为2.5米、4米、3.5米,每道石墙均有台阶达于顶端,顶部有一用毛石砌成的凹口,直径1—2米,然石垒起一封土堆向着天上的星。

在该坟的东南五百米处有一小坟,也是用未加工的毛石就其自然形状围砌成圈,略成单圆台形。俗称“普安坟”。现存墓基直径22米,高约5米,其墓主是拣马坝村阿景氏族(汉姓王)的始祖阿景迈帕,是乌撒部落某一代首领的女婿,也是元、明时期黔西普安土司家的祖先。在彝王坟二百米至三公里周围还有几座向天坟,它们的顶部都有一封土堆向着天上的星,其中有较大的五座与彝王坟和普安坟向着天上的北斗七星,成为北斗七星的分布。所以,有的人又将其称为“向星坟”。

周边景点

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 

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2万公顷,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草海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面面积达3000公顷。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湖区水质良好,水草茂密、鱼虾众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撮泰吉-板底彝族村寨

撮泰吉-板底彝族村寨裸戛在贵州省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那里流传着一种原始古朴的傩戏“撮泰吉”。裸戛村地处海拔2800多米的芦虹山区,是一个只有60余户缙族村寨,这里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当地人民主要以洋芋、荞麦、包谷为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据当地老人回忆:“撮泰吉”已在板底乡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现在只有裸戛村还能演出,其它村寨都失传了。

灼甫草场

灼甫草场灼甫一片高山草原的名字,她象一个梦一样漂浮在威宁的高原上。这是一个古老的高原,很多年很多年以前,游牧的彝民族东进,轻健的马蹄踏上这片高原之时,就种下了今日牧歌的梦。古老的彝人称这片高原为“芦虹”,这时,牧歌已浸入了这片高原的苦涩和似雨似雾的凄迷,他们开始痴迷于有别于青海高原的另一种情致

贵州毕节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墓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彝族向天墓》由"十年之约"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