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江西 抚州 广昌县

符竹庭

为革命牺牲的烈士
  • 【近代】
  • 江西抚州人
  • 更新:2021-01-14 14:02
  • 网友“紫蝶之纞”分享

符竹庭是江西人,是一名革命烈士,自幼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只能靠祖母手工针线活长大,后来参加红军,担任红一军第二师的政治部主人,抗战后担任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的政委,不久在赣榆战斗中遭遇日军,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赣榆县曾经改名为竹庭县,以纪念他的功绩!

符竹庭图片由网友“紫蝶之纞”提供

符竹庭

原名符宗仔,江西省广昌县人。1927年秋,参加了游击队,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了工农红军,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委,滨海区政委,1943年11月26日,在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西北的黑林镇富林村遭遇日军,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1岁,牺牲时任 八路军滨海军区政治委员,  安葬于今江苏省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

人物生平

1912年出生于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边界村。家境贫寒,父母去世,靠祖母帮人做针线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1927年8月中旬,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径广昌头陂宣传革命,15岁的符竹庭毅然投身革命,参加地方游击队,加入了共青团。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参加工农红军,在江西红军独立二团任政治交通员。

1929年后,历任独立二团大队党代表,红三军第一纵队大队政委,红三军第七师特务团政委,七师21团、19团政委。

1933年6月,红军缩编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政委。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在雪山栋、猫嘴峰、鸡公山、山岬嶂等阵地,顽强战斗,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顽强守备”团的光荣称号,他个人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2月,他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政委,与团长杨得志率部在江西黎川县西南部,进行了闻名全军的三岬嶂战斗。

1934年秋,符竹庭出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团主任。1

1936年6至12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高干科学习。毕业后调任红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成为有文化、有理论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我军高级军事指挥员。

1937年调任八路军115师686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随后同杨勇等到晋东南扩军近三千人,成立第343旅补充团,任政治委员。

1938年10月,任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与肖华一道率部挺进敌后,开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津南、鲁北两个民主专员公署和15个县的民主政权,武装力量发展到2万余人。

1939年底调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兼115师343旅政治部主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扩大和巩固了鲁西、鲁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冬任115师教导2旅政委兼中共鲁南区委书记。

1941年春率部东进滨海地区,与旅长曾国华一道指挥青口战役,激战三日,拔除日伪据点10余处,毙伤、俘虏日伪军千余人,解放了从赣榆到柏汪的大片地区,创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打通了从海上与华中、胶东的交通线。

1942年春,驻衮州日寇石田旅团长指挥滨海、鲁南等地区的大批日伪军,对滨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蚕食”和“扫荡”。符竹庭指挥反“蚕食”战役,6天内歼灭俘获日军近千人,收复了被日寇蚕食的三个半区。

1943年1月,为配合苏鲁边区反“扫荡”,教导二旅接受了攻打日军在鲁南的主要兵站基地郯城的任务。

1943年3月,中共滨海区党委和滨海军区成立,符竹庭任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他与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发展壮大了滨海根据地,将滨海、滨中、滨北连成一大片,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壮烈牺牲

1943年11月26日晨,日伪军集结600余人,偷袭我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果林乡旦头村。在符竹庭等军区领导率部反击下,很快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然而,符竹庭却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1岁。

重要新闻

为纪念功勋卓著的符竹庭烈士,肖华亲自撰写《悼念符竹庭同志》文章,发表于1944年7月7日《大众日报》

1945年至1949年,江苏赣榆县曾改县名为“竹庭县”,当时创作的《打下赣榆城》《纪念符竹庭》等民歌,在苏北鲁南人民中传颂至今。

江西抚州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符竹庭》由"紫蝶之纞"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