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瑟宾节

鄂温克族瑟宾节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 区域:内蒙古呼伦贝尔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17 14:15
  • 网友“知我趣”分享

鄂温克族瑟宾节是流传于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民族乡的传统节日,是鄂温克族人的狂欢节,一起和本地屋的小编看看具体的介绍吧!

鄂温克族瑟宾节

鄂温克族瑟宾节图片由网友“知我趣”提供

瑟宾节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部落里的男女老幼,穿上节日盛装,相聚在嫩江边的河谷草滩,共度佳节,传统的鄂温克族瑟宾节民俗活动包括:祭祀山神(或敖包),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竞技,游戏,野餐酒宴,篝火晚会,其风俗形态原始古朴,独具特色。

历史渊源

历史上,居住在大森林里以打猎为生的鄂温克族先民,每当猎到猛兽后,都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以示庆贺,逐渐形成了一些集体娱乐活动形式,这就是“瑟宾节”的雏形。

16世纪,随着萨满教在各“乌力楞”(氏族)的普及,鄂温克族人开始信仰能跳神治病的萨满,带有图腾特征的“瑟宾节”也随之消失。

清朝中叶,随着鄂温克族人由外兴安岭及精奇里江流域南迁,辗转落居嫩江流域及其支流地区,鄂温克族瑟宾节再次进入鄂温克族记忆,并由山神祭祀演变为歌舞、竞技娱乐(赛马、射箭等)、野餐酒宴、篝火晚会等民俗狂欢,通过民俗活动,祈福祝愿。

在1993年举行的第三届鄂温克族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上,鄂温克族人一致确定每年的公历6月18日为鄂温克族的瑟宾节,“彩虹”歌为鄂温克族瑟宾节的节日歌,象征吉祥、欢乐、和睦、进取的驯鹿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鄂温克族瑟宾节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欢。

主要活动

鄂温克族瑟宾节的民俗活动包括祭祀山神、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竞技、野餐酒宴、篝火晚会等。庆祝活动一开始,人们在村落头领或萨满的主持下,向山神供奉鹿、牛、羊、马奶酒等祭品,以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四季平安。祭祀仪式后,反映鄂温克族民族风貌的“彩虹舞”“努日给勒舞”“斡日切舞”等舞蹈一一上演,与此同时,赛马、射箭、摔跤、颈力、拔河、抢“枢”等一系列竞技活动也相继展开,接下来是“风味野餐”,以烧狍子肉、炖柳蒿芽为主,期间晚辈会向长辈敬献马奶酒,老人则给孩子们分发吉祥礼物,最后的篝火晚会是节日的高潮,来自各村落的男女老少,都会乘着酒兴,围着篝火跳起篝火舞(又叫圈舞),极尽狂欢,直到次日黎明才会尽兴而归。

传承价值

鄂温克族瑟宾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承载了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是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方面的一大贡献,鄂温克族瑟宾节已成为鄂温克族标志性的复合文化符号,是了解和研究鄂温克民族性格、人文精神的主要窗口,鄂温克族瑟宾节的一些内容,在历史上受萨满教的影响,蒙上了一层原始神秘的宗教色彩,北方渔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被逐渐仪式化,构成了东北渔猎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

传承状况

讷河市鄂温克族处于农业区,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汉化现象比较明显,鄂温克族的内容和特征流失严重,一些传统节项目如山神、敖包祭祀、萨满歌舞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被取缔,节日的民族民俗特色,受现代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生存处境堪忧。

社会影响

1994年6月18日,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在巴彦胡硕敖包山,召开了首届“瑟宾”节庆祝活动,l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庆祝会上,表演了鄂温克族“彩虹”集体舞,中老年“努日给勒”舞,辉苏木牧民表演了“斡日切”舞(天鹅舞)等等。庆祝会上还进行了赛马、摔跤、颈力、腕力、拉棍、拔河、跳棋、象棋等竞赛。

内蒙古呼伦贝尔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节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鄂温克族瑟宾节》由"知我趣"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