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浙江 嘉兴 海宁市

钱江观潮

是嘉兴市海宁市的一个特色传统习俗
  • 区域:浙江嘉兴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1-09-14 19:17
  • 网友“一生一个他”分享

钱江观潮是嘉兴市海宁市的一个特色传统习俗,起源于西汉年间,有着很多的习俗内容,传统手工技艺也应运而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特征,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习俗吧!

钱江观潮

钱江观潮图片由网友“一生一个他”提供

钱江观潮习俗,始于西汉,盛于南宋,元、明、清蔚然成风。它广泛流传于钱塘江出海口的杭州、海宁一带,主要包括潮神信仰习俗、弄潮习俗、观潮度曲习俗、有关钱江潮的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和商贸习俗等多项民俗事象,其中尤以潮神祭祀、铁牛镇海、造塔镇海、抢潮头鱼、塘工号子、观潮集市、观潮节昆曲-等内容最为引人注目。钱江观潮习俗涉及民间信仰、民间文学、传统知识、民间技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方言俗语等多方面内容。

主要内容

1、潮神信仰习俗

海宁一带信仰的潮神主要是伍子胥,还有许多陆续被封为海神、水神加以祭祀的,仅盐官海神庙内供奉的海神就多达二十一位,体现了钱塘江一带在民间历代相沿的潮神信仰习俗。

2、官方祭潮

自古以来,每逢八月十八这天,官方备办整猪整羊(全牲)和整盘的粽子。当潮头出现在数里之外时,参祭的官员便整理衣冠,对着伍子胥的神位恭恭敬敬鞠躬叩拜,潮头一过,官员即酹酒以送,公役们即将供奉的猪、羊和粽子投入江中,祭潮仪礼才告完成。历代帝王还御制祭文,差官员到海宁来祭祀潮神和宣读祭文。

3、立庙镇潮

由于钱江大潮汹涌逞威,曾造成“海潮失度,大塘决口,海水内灌,农田被淹,民居被毁,民众死伤无算”的大灾难,为此百姓对江潮十分敬畏。除了筑塘御潮之外,还到处立庙祭祀,形成影响广泛的立庙祭祀习俗。各庙宇每年有祭祀活动,以盐官海神庙规模最大。其他庙宇每年逢神的生日或成神日(忌日)大都有祭祀活动。祭祀方式一为演神戏,请就近的京戏大班或皮影戏班演出,虽专供娱神,但附近百姓纷至沓来前往观看,十分热闹;二是设猪头三牲祭神,点香插烛,虔诚民众叩头礼拜;三是拜神忏,由信徒出资请来和尚道士做道场,亦称“做功德”。春日农闲时节,不少潮神庙有出会行街-活动,迎会队伍中有台阁、采莲船、拜香凳、荡湖船、高跷队、文仗、武仪等。重头戏为舞龙,海宁民间称“龙灯”。龙灯以彩绘布龙为多,长者十余丈,行街至开阔地段便翻滚腾跃,气势雄伟,最受看客欢迎。

4、镇海习俗

海宁民间为防潮水泛滥成灾,除筑塘、敬神之外,还有建塔铸牛的镇潮习俗。盐官东门外海塘边的镇海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初名“占鳌塔”,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后改名“镇海塔”;黄湾小尖山外的安澜塔,约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前。清雍正八年(1730年)起开始铸镇海铁牛,初铸五座,乾隆五年(1740年)又铸四座,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再铸六座,牛身刻有“安澜永镇”等铭文,“文革”期间被毁,1987年6月重建铁牛两座,分置于镇海塔两侧,用以镇压海潮。

5、民间拜潮

每逢潮神生日,沿江百姓有拜潮习俗。百姓上海塘后,面向江面拜揖;潮来前,点起香烛候潮;潮来时,将香烛投入潮中。当地百姓,除了在传统节日中祭祀潮神外,凡从事与潮有关的生计的,劳动开始前亦祭祀潮神,以祈求平安。如在进行塘工打桩、做海塘和抢潮头鱼前,都要举行“请潮水”的仪式,求其保佑人生平安、捉鱼丰收;渔民出海捕鱼则要举行“请顺风”仪式,以祈求潮神保佑。

6、弄潮习俗

据记载,南宋时就有农历八月十八在钱塘江中迎潮校阅水军的习俗。后衍化成为弄潮习俗。诗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的传统竞技习俗在现代已衍变为“抢潮头鱼”。每逢小潮汛,熟悉潮水规律的人下到江中抢潮头鱼。抢潮头鱼的人,腰上拴一只鱼篓,肩上扛一只有柄的海兜网,只穿短裤或全身-。等潮来时在潮头前面跑,边跑边回头看,有鱼抛出潮头,马上用网一兜,兜后继续跑,不可停步。抢潮头鱼要“三快”,即眼快、手快、脚快。“眼快”指看得准,“手快”指兜网快,“脚快”指跑得快,只有具有这“三快”的人才能抢到鱼,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民间有“潮头外头是天堂,潮头里厢是阎王”的俗语,这都反映了“抢潮头鱼”的凶险。

7、观潮度曲习俗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盐官王欣甫领头创办耐园曲社,由喜好昆曲的票友组成,在潮神生日前后集中演唱戏曲,称为“观潮度曲”,在当地深受百姓欢迎,因此不仅年年发起组织,而且每年参加度曲人数众多,形成了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习俗,在民国年间盛行。

浙江嘉兴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观潮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钱江观潮》由"一生一个他"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