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山东 青岛

闫家山地秧歌

闫家山地秧歌很具有传统中国范
  • 区域:山东青岛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03 14:30
  • 网友“风决定要走”分享

“棒槌象征着阳刚之气,铜钱棍代表着财富,腰鼓表示着欢庆丰收,我们闫家山地秧歌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反映了青岛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闫家山地秧歌传承人闫恒巨表示,并期盼着这个闫家山独有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具生命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闫家山地秧歌

闫家山地秧歌图片由网友“风决定要走”提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由网友“风决定要走”提供

历史渊源

清光绪年间,村民把七八十厘米的高跷腿改为10厘米的“矮跷”,使得舞动更加灵活,动作花样增多、幅度加大,又增加持伞老者领舞并即兴歌唱的表演,同时以挎篮、拿蒲扇老婆婆做伴,配以自编四流板锣鼓点伴奏,闫家山地秧歌初具雏形。相对于高跷秧歌而言,这一时期的闫家山秧歌称之为“低秧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闫家山村习武成风,于是渐渐又将武术的扑虎、空翻、前后滚翻、旋风脚、喜鹊登枝、鲤鱼打挺、金鸡独立、哪吒探海等动作融入秧歌,使其具有了粗犷豪放的风格,并引入唢呐、笙等高亢、嘹亮乐器与锣鼓共同伴奏,热烈、欢快的气氛更加浓郁。

后来为了更安全、完美地展现武术动作,表演者弃用“矮跷”,脚踏实地表演。至此,闫家山“低秧歌”基本定型。因不再踩高跷和引入地躺拳武术动作,其名称也由“低秧歌”演变为“地秧歌”。

为了唤醒“失传”已久的秧歌魂,2011年,闫家山社区居委会主任闫恒巨与闫家山地秧歌传人闫学江等人在雁山集团公司董事长闫立列的倡导和支持下,通过走访研讨和演练,逐渐将闫家山地秧歌初步恢复,成立了闫家山社区艺术团秧歌组,根据参演人员都是老年人的情况,编排出合适的动作套路。

70岁的地秧歌传人闫学江说:“最原始的地秧歌只是肢体简单的扭动,现在的地秧歌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很多动作,分为了花伞、婆婆、棒槌、铜钱棍、花鼓、扇女等6种新鲜角色,蕴含了女性的柔美、男性的刚劲、丰收的喜悦以及诙谐逗乐等多种元素,不同人员各司其职,和谐流畅地地完成了表演。

山东青岛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秧歌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闫家山地秧歌》由"风决定要走"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