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湖南 长沙 望城区

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
  • 区域:湖南长沙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0-11-04 16:30
  • 网友“黯淡无光”分享

在湖南长沙,有一项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你了解这项技术吗?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它的魅力!

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图片由网友“黯淡无光”提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由网友“黯淡无光”提供

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的发源与传承

铜官制陶文化萌芽于东汉、三国时期;盛于中唐;到五代,趋向衰落;明、清、民国时期是铜官陶瓷生产延续、传承、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业生机焕发,后又悄然没落。这使铜官古镇及制陶文化的兴衰成为一部独特的、以陶瓷为主要载体的“中国史”。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

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1220℃-1270℃高温烧制。

其后,陕西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了。

2007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铜官古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唐至五代时期,在铜官分布较广,有铜官镇区、石渚湖区和古城区。南唐之后,石渚湖区、古城区未能继续发展,沉睡至今。但铜官镇区的椅子弯、高岭上、峡口子、袁家湖、蔡家塅、沙湾寺、誓港得以传承。

铜官是陶瓷釉下多彩发源地,这里千年窑火未绝,陶瓷艺术被传承至今。唐代时期,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色彩比较单一。

长沙铜官窑创造性地将绘画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上,把铁铜等呈色剂掺入颜料,用笔粘上颜料直接在未烧制的瓷胎上绘饰图案,然后再盖上一层釉入窑烧制。

通过熟练掌握窑温,使瓷器呈现褐、绿、酱、铜红等一种或多种色彩,这就是釉下彩技术,专家们称其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铜官的先人们就创造性地将工艺和环保二者兼容,不能不说是历史奇迹。同时,铜官陶瓷的制作,从泥土到器物,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通过火的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利用自然界的物质特性,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技术,不能不说是一种征服自然的科学创新和壮举。

铜官窑首创陶瓷釉下多彩新工艺是在提高产业竞争力,拓展陶瓷新市场的潜意识下形成的。先民们凭着智慧才能和实践探索在当时发现了能显色的几种基料:孔雀石、洞庭潮泥、山坡黄泥、铜粉、柴灰、石灰,用这些基料相互搭配,浓淡适宜,产生青、黄、蓝、绿、褐、黑、铜红等多彩釉色。目前,该项技艺的保护单位是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人民政府。

湖南长沙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由"黯淡无光"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