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陕西 西安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具有陕西名族特色的音乐
  • 区域:陕西西安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05 13:05
  • 网友“三行情书i”分享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是千余年来流传在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蓝田县位于关中平原东南部秦岭北麓,是古长安南通荆楚巴蜀的门户。据史料记载,可容纳千名僧侣的蓝田悟真寺水陆殿在唐代已是官方和民间举办大型佛事的重要地点。在水陆道场等大型佛事活动中,吹鼓乐助兴营造气氛,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这一形式由僧人和民间乐手传承至今。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图片由网友“三行情书i”提供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类,因演奏所涉事由严肃、庄重,故从不用于喜庆婚俗场合。水会音乐质朴、清越、雅致、细腻,与激越、粗放的秦腔形成鲜明对照。常见曲目有《清江颂》、《小曲子》、《三联子》、《八板》、《宫调》、《老钉缸》等。

蓝田水会音乐手抄传谱原有八十多种曲牌,其记谱法为唐代燕乐半字谱,这也是它历史久远的实证。蓝田水会音乐从乐队乐器构成、曲目、记谱法等方面显示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抢救传承这一民间特有音乐形式,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受重创后,多年来一直处于濒危状态,乐谱所剩无几,乐器亦大量丢失损毁,老艺人已相继谢世,抢救传承工作刻不容缓。

历史起源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蓝田县志》中就有“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的说法。

“水会”,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取水形式,民间也叫“取水”或是“祈雨”,是过去天气大旱时老百姓祈雨的一种祭祀活动。在历代人们的取水活动中伴随的吹打乐就叫做“水会音乐”。因其旋律委婉细腻,又被称为“细乐”,因为演奏乐器方便长途行走,又被称为“行乐”。

唐朝音乐家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记载:“贞元中有康昆仑,第一手。始遇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及至天门街,市人广较胜负。及斗声乐,即街东有康昆仑琵琶最上,必谓街西无以敌也……翌日,德宗召入,令陈本艺,异常嘉奖。”唐朝贞元年间,遇到了大旱灾,皇帝命令老百姓求雨,当地的民众在东市和西市组织了祈雨队伍,并且进行了音乐比赛,皇帝还奖赏了在音乐比赛中的获胜者。

历史发展

水会音乐从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与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风格,是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

1950年史家寨乡七村八舍所举行的取水大会是一次大规模祈雨,耗时很长时间,参与民众人数达到数万人。

普化水会音乐在蓝田有三处:楸树庙村水会乐社、全家岭村水会乐社和西川的田家村水会乐社。为了表示村民祈雨的诚心诚意,取水都要全程步行。对于取什么样的水,三个乐社却都有着默契的统一性,都意在取山中之水。

表现形式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表演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种。

行乐是取水的队伍在进行中演奏的音乐,也称为“路拍”。《清江颂》《小曲子路》《敢中砂》等音乐组成的套曲连奏,都为取水的乐曲。如有大型民间活动,有整套仪仗配合,音乐声昼夜不停。人们经常在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中,可以见到水会音乐的行乐表演场景。

坐乐是在寺庙堂前殿内诵经时演奏的一种小型合奏形式,有《粉红莲》《散拍坐夜》等乐曲,演奏乐器只用吹奏乐和打击乐木鱼、磬、碰铃等乐器。因为有的时候也在夜深人静、寺庙僧人诵经完毕后才演奏,所以坐乐又称为“坐夜曲”。

演奏乐器

吹奏乐器

吹奏乐器以笛子作为主奏乐器,另外还有管、笙等乐器。蓝田乐社的老艺人演奏用的是自己自制的笛子,这些笛子的特点是没有笛膜,是用木竹掏通以后,再穿孔而成,比一般的笛子粗而短,叫“笨笛”,又被称为“饮笛”。这种笛子在吹奏前必须在水里浸泡之后才能吹出声音来,吹奏比较费劲,但发声非常高而且亮,不过并没有流传下来,乐社现在一般采用的笛子基本都是市面售卖的笛子。

打击乐器

水会音乐中的打击乐器种类很多,演奏形式不同,所选用的乐器也不同。

在行乐的演出中,为了追求喧闹的阵势,多会选用一些音量较大的打击乐器,如大锣、大钹、云锣、梆子、高把鼓等。还有一些人们自己制作的比较简单粗糙的打击乐器,比如一些没有打磨的原木或是竹筒制成的大梆子,用绳子穿过挂在脖子上,便可进行演奏,或是以一些粗糙的木棒子直接击奏发声。而坐乐的演出则不相同,为了追求旋律的婉转悠扬,多选用一些小件的打击乐器,如木鱼、镗子、碰铃等发音精致悦耳的小型乐器。

陕西西安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音乐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由"三行情书i"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