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青海 西宁

大通桥儿沟砂罐

民间陶器制作工艺之一
  • 区域:青海西宁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0-11-05 16:15
  • 网友“暖心为皇i”分享

砂罐的制作传承,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几百年来高原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

大通桥儿沟砂罐图片由网友“暖心为皇i”提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由网友“暖心为皇i”提供

2006年,“大通桥儿沟砂罐”,被列入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此,这项相传了百年,几乎消亡的民间工艺,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如果说,在青海大地上争奇斗艳的彩陶留给我们的是远古的遗韵;那么,大通桥儿沟的民间陶器———砂罐,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温暖的记忆

桥儿沟砂罐是民间陶器制作工艺之一。砂罐底小肚大,口小,大的高二十多厘米,小的有十多厘米,同时具有耐高温、耐酸、耐碱、韧性好、不炸不裂等特点。

提起砂罐,几乎所有的桥儿沟人都引以为豪。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先人们栽下了树,如今的后人们却乘了凉!先辈创下的手艺,是不能丢掉的。

据悉,青海大通桥儿沟砂罐制作的历史将近有200多年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项制陶的工艺是何人发明,抑或是从何种渠道传入青海的呢?当地竟然无一人知晓!

据桥儿沟村支部书记介绍,该村位于蕴藏着丰富的烧制砂罐的天然红土的娘娘山脚下;加之大通煤矿产出的煤中混合着上等烧制砂罐的青泥,大通煤更是烧制砂罐的上等燃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桥儿沟村产生和形成了烧制砂罐的特殊条件。村上的一些艺人们也追述,大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桥儿沟村几乎家家都有砂罐作坊,产品除有大、中、小三种砂罐外还有砂罐罐、醋壶、双耳煮肉大罐、砂火锅、做饭锅以及坛、盆、碗、药罐等30多个品种。贩运者人挑畜驮,运到各地用来交换麦子、青油、家禽和其它产品。

由于砂罐煮茶烧汤别有风味,尤其在气候干旱寒冷的高寒地区,用砂罐熬的茶、煮的饭、炖的肉风味独特,能起到提精神、助消化、保健康的作用,因而逐渐成为了青海河湟地区各族群众家喻户晓的主要用具。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民间制作工艺得到更大发展,桥儿沟村人人都能烧制砂罐,曾成为桥儿沟村的一大亮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轻巧优美的搪瓷、金属类的器皿投放市场后,砂罐的需求量开始逐年减少,只是这些现代化的产品有时不能代替砂罐的特殊功能,因此群众生活中对砂罐仍然有需求。近年来,桥儿沟砂罐开始远销省内外,一时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工匠们烧制坩埚时,发现砂罐皮层较厚,不易传热,耐腐蚀,温度均匀,恒温性强,它熬出的肉汁原汁原味,尤其是煎熬的中药汤剂,药性不变,其他任何金属制品远不如此,便试着制作砂罐,形成了当地制作烧陶工艺。

桥儿沟红土资源丰富,为烧制砂罐提供了先天的物质条件,烧制的砂罐种类繁多,无沙眼、无裂纹、不夹生、不变形,它是河湟地区人民的主要生活用具。

如今砂罐品种繁多,有熬药的无耳砂罐,炖菜的双耳砂锅,烧菜的四耳火锅,煮粥的饭甑罐等,各式各样,造型丰富,满足了群众的各种生活需要。

青海西宁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罐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大通桥儿沟砂罐》由"暖心为皇i"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