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广东 汕尾 海丰县

白字戏

白字戏是用方言唱的戏剧
  • 区域:广东汕尾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30 13:20
  • 网友“℡执着的爱”分享

白字戏是广东汕尾的传统戏剧,白字戏是用方言唱的戏剧。下面和本地屋小编来具体看看吧!

白字戏

白字戏图片由网友“℡执着的爱”提供

文化特征

表演程式

白字戏曲采用海丰、陆丰方言,分生、旦、丑、净、公、婆、贴7个角色行当,表演程式严而不僵,载歌载舞,富有生活气息。传统乐队有7人,俗称“七张交椅”,即一对鼓(大鼓、鼓头)、一对吹(大吹、二吹)、一对锣(头锣、二锣)和一副大铙,后文武场乐器都有所增加。白字戏以演文戏见长,亦从正字戏中吸收部分提纲武戏,擅演儿女恋歌,整本戏较多,折子戏较少。短打用南派武功,舞台美术简朴,便于移动。白字戏剧目分小锣戏、大锣戏两大类。小锣戏又分正板小锣戏、反线戏和民歌小调戏三种。小锣戏唱腔活泼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大锣戏音乐庄重典雅,具有高腔音乐的特点

唱腔结构

白字戏唱腔结构以曲牌联套体为主,也有部分板式唱腔。它音乐优美,有联曲、滚唱、一唱众和等形式与特点。曲牌分为正板白字曲、反线曲和杂调,统称为“白字曲”。正板白字曲又称“大板曲”“正音曲”。曲牌结构近似正字戏中的正音曲,有滚唱,有帮腔。反线曲唱腔尾句常有“唉咿唉”的拖腔。反线曲也有帮腔,无滚唱,风格独特,地方色彩最浓厚。白字戏中的民歌小调较为丰富,来源广泛。其中,一些小调一直以“正音”演唱,大抵来自正字戏;另一些为海丰、陆丰一带的民歌小调。此外,还有来自闽南的福建道,以及佛曲等。这些统称为杂调。

曲牌

白字戏的曲牌由牌头、牌腹、牌尾三部分构成。牌头为两句唱词,其字数有四、六、七字不等,一般起句多为四字句,第二句则多为七字句;牌腹多为滚唱,以七字句为主,句数多少不拘,旋律可随意反复运用,适用于叙述、诉说;曲牌尾句常配以锣鼓。白字戏的曲牌多为佚名,冠以名称的尚有40多支。其中,小曲或曲牌结构已不完整的约占三分之二,比较完整的曲牌仅有十几支,而常用的曲牌则不足十支。

代表剧目

白字戏的主要剧目人称“八大连”,包括英台连(《同窗记》)、陈三连(《荔镜记》)、高文举连(《珍珠记》)、秦雪梅连(《三元记》)、蒋兴哥连(《珍珠衫》)、王双福连(《临江楼》)、袁文正连(《还魂》)、崔鸣凤连等,另有《白鹤寺》、《白蛇传》、《访友记》、《书琴缘》、《天门阵》、《白罗衣》等优秀传统剧目和《金菊花》、《红珊瑚》等现代剧。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白字戏具有民间祭祀戏剧活化石的功能,不仅对研究中国民间戏剧,而且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戏剧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白字戏记载着历代海陆丰乡民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思维模式,它是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白字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对白字戏现状的深人的田野调查以及对白字戏的系统研究于活化石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现状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白字戏曾一度获得发展和繁荣,后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和审美的多元化,其演出市场逐渐萎缩,传统剧目和富有特色的行当艺术及其他舞台艺术等已濒临消亡。

传承人物

吴佩锦,男,汉族,1972年生,广东海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代表作品有:《方世玉打擂》《燕青打擂》等。

钟静洁,女,汉族,1971年生,广东海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其扮相靓丽

保护措施

2018年5月14日,由海丰县县文广新局主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承办的“传统文化——白字戏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该系列活动拉近海了丰地方戏曲艺术与青少年学生的距离,让传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更自信。

广东汕尾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戏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白字戏》由"℡执着的爱"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