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山西 太原 小店区

东蒲舞龙

东蒲舞龙上下翻飞
  • 区域:山西太原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07 10:10
  • 网友“怪我多情”分享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

东蒲舞龙图片由网友“怪我多情”提供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中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东蒲舞龙是流行于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东蒲村及其周边地域内的民间文娱活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太原市小店地区历史上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民众希望得到龙的庇佑,由此而形成了在祭祀和民俗节庆时舞龙的习俗,传承至今。

东蒲村位于太原北格镇西北面,旧时汾河旁蒲草繁茂,在蒲草西面的村庄叫西蒲村,为汾河重要渡口,而在蒲草东面的村庄就叫东蒲村,这就是村名的由来。村内有舞狮队2支,舞龙队4支,尤其是舞龙被誉为“三晋第一龙”。

东蒲舞龙经过了四代人传承,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表演形式,即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锣鼓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舞、游、穿、腾、翻、滚、戏等动作和套路。单龙演出一共20人,其中12人舞龙,8人配演。基本套路形式分为:1、逆向跳龙行进,逆时针方向(向右跳转)2次立圆,执龙珠者不转身;2、跑斜园场,龙珠引龙体逆时针快速跑斜园,前低后高,跑2周以上;3、出宫造型,龙体成斜园,龙头高昂中央,珠在4、5节龙身上方做滚珠动作;4、龙穿身,头跨越第5节龙身,珠引头做8字舞龙两次;5、单侧起伏小圆场,龙珠引龙体逆时针方向小圆场,龙体在队员右侧快速上下起伏;6、起伏行进,龙珠引龙体逆时针走圆场,行进中通过队员直立高擎龙,短步托龙不断变化,龙体上下流线状起伏行进;7、纵向曲线慢腾进,龙珠引龙体矮步右端龙行进,左转,珠腾越第4、头越第5节龙身,2、3、4分别交叉越6、7、8节龙身,之后,珠引龙体右转重复以上动作。

东蒲舞龙流传久远,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原创基因,通过对“东蒲舞龙”的研究,有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太原地区古老的社火文化的研究。

山西太原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舞龙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东蒲舞龙》由"怪我多情"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