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北京 通州

通州运河龙灯

北京市的传统民俗舞蹈
  • 区域:北京通州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07 11:45
  • 网友“故不语”分享

通州运河龙灯是北京市的传统民俗舞蹈。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习俗。运河龙灯是通州区县镇特有的传统龙灯,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一般龙灯的龙头为圆形,而县运河龙灯的龙头为方形。两条通州的运河龙灯在结束厂甸庙会的演出后“光荣退休”,被请进国家博物馆“颐养天年”。

通州运河龙灯图片由网友“故不语”提供

通州运河龙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其他地区的龙灯有着根本的不同。龙的造型为七节,龙身为蓝色,龙口大张,需20人进行表演,现存二十余个表演套路。每逢年、节、祭祀和灾年都要“起会”,起到纳福与吉祥的作用。

位于通州段运河南岸的漷县镇张庄村,有一支村民自发组织的龙灯会,它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承,据现在的会头谢文荣所述,通州的运河龙灯会可追溯到清道光14年即1835年,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通州区运河龙灯会所使用的龙身长,分七节,龙头长,龙尾长,总长;龙皮用“五幅白布”缝制,用蓝颜色粉勾画出龙鳞、龙尾、用“线蔴制作龙须;龙骨架用白松木条和竹篾制作;龙珠珠(引龙人所执道具),用细铁丝或竹篾编制,中空,外套红布,珠珠置于长木杆上,可转动;龙把(支撑龙的木杆,耍龙用)均由长的木杆制作,一头固定在龙腹部,龙头下颌和龙尾;每节龙架里均有一蜡座,将蜡烛点燃,插在座上,蜡座是一个“万向轴”,不管龙身如何倾斜、翻滚、烛光总是朝上。

通州区运河龙灯会的表演分为起会、走会和舞龙灯三种形式:

(一)起会(又称响筛),走会之前,演员、乐队在村中关帝庙集中,因龙灯会的服装、乐器在庙中存放,演员化妆、换装、而后演员执龙出庙门,乐器中唯有吊筛击打,吊筛低沉的“哐”声,余音不绝,传遍全村,听到筛声,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人流拥着双龙奔村外运河边冰雹庙,会头进过香后,舞龙开始了。

(二)走会:双龙先在庙前舞,而后进村,边舞边走,遇到茶桌(有的老百姓从家中搬出桌子沏上茶摆在路边,以示对舞龙者的慰问,也是为了祈福平安)就要停下来舞上一番,继而前行,再遇茶桌再舞;绕街一周后在村中关帝庙前舞毕收场;

(三)舞龙灯:元宵节,夜舞龙灯最精彩,龙节里蜡烛点亮,两条蓝龙上下翻飞,红红的珠珠像一团火球,引得双龙追逐,围观的百姓手执荷花灯,没做荷花灯的用禾叉扎上玉米骨,沾上煤油,火苗飞窜,一片灯火通明,与游弋的蓝色蛟龙交相呼应。

通州区运河龙灯会龙头的方口造型及蓝色双龙在北京地区较为少见,蓝色代表“水”,带有鲜明的运河文化特色,另外,在龙的脖子上各系五个铜铃,双龙舞动时,铃声悦耳,显示出创造性和群众性。通州区运河龙灯会经过百年以上的传承,成为民间一个鲜活的、历史的、立体化的记忆,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北运河的地域特色,是运河文化和北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州区运河龙灯会无论从龙本身的造型、装饰、色彩上,还是保留下来诸多龙灯会表演套路,都称得上是宝贵的遗产。但是龙灯会的三位负责人年龄最小的也已年逾70,舞龙人也都在55岁以上,年轻人几乎一个都吸收不进来,随着几位龙灯会负责人的衰老,龙灯会的传承将成为最大问题。

两条通州的运河龙灯在结束厂甸庙会的演出后,日前“光荣退休”,被请进国家博物馆“颐养天年”。

通州区县镇的运河龙灯是特有的传统龙灯,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一般龙灯的龙头为圆形,而县运河龙灯的龙头为方形。

这是因为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所以县龙灯融会了南北龙灯的特点,形成其独特的风格。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两条龙灯,均身分7节,身长17米,仅一个龙头就重十余公斤。

目前,龙灯表演队的队员们正在制作新龙灯,龙骨和龙尾已经完成,月底新龙灯就可以“上岗”了。72岁的副队长冯乃良担心,艺人们渐渐变老会让运河龙灯面临人走艺绝的危险。为抢救运河龙灯,市文化局已将其列入市第一批10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之一,并投入资金,采取培训传承人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北京通州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龙灯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通州运河龙灯》由"故不语"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