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青海 黄南 同仁县

青海湖裸鲤

青海湖裸鲤是一种鱼
  • 区域:青海黄南
  • 类型:美食
  • 更新:2020-12-02 17:35
  • 网友“桥声”分享

青海湖裸鲤外形比较长细,肉味鲜美,富有营养,蛋白质含量高。下面和小编来看看具体的内容吧!

青海湖裸鲤

青海湖裸鲤图片由网友“桥声”提供

栖息环境

青海湖裸鲤为冷水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浅水中,也常见于滩边洄水区或大石堆间流水较缓的地方,入冬则潜居于深潭、岩石缝中。适应性强,对生活条件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较小的水塘和较浅的湖边都能生活,在咸淡水里也可生活。幼鱼孵出后,即成群游泳,多集群于河口浅水地区。 喜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适应性强,在半咸水(青海湖水盐度为12~13‰)或淡水中均可生活。

生活习性

行为:青海湖裸鲤平时多在湖的浅水区活动觅食,冬季在深水处越冬,度过4~5个月的冰冻期。 

食性:青海湖裸鲤是一种广谱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藻类和浮游动物,成鱼也常吞食腐烂的植物碎屑、水生昆虫和鱼类。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食性转变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第二阶段以大型浮游动物为主,第三阶段(即成休阶段)几乎水体中所有的生物性食物都出现在该鱼的消化道中,这与青海湖饵料缺乏相适应。在进行洄游产卵时,其摄食量大为下降,甚至有较短时间停止摄食。

保护级别

1979年在国务院《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列为中国重要或名贵水生动物,1994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列入鱼类优先保护物种二级名录,2004年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物种。

资源状况

青海湖渔业是195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的,由于管理不善,捕捞强度过大,导致资源量急剧下降,破坏了青海湖裸鲤群体的自身平衡能力。1973年通过对1958年青海湖裸鲤开发之初到1970年的捕捞量以及渔获物组成的分析发现:产量从1960年最高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平均尾重由1962年的0.625千克下降到1971年的0.325千克,青海湖裸鲤的生殖群体已遭到很大破坏,并提出了限制捕捞规格、捕捞数量和捕捞季节等恢复性措施。而1980年对青海湖裸鲤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渔获物个体大小的下降是开发利用的正常现象,并不表明青海湖裸鲤资源的衰退,而且认为青海湖裸鲤有较强的群体补充能力,当时的捕捞强度适合于青海湖的渔业生产,并且提出4800吨的年捕捞量是适合的,能够满足群体补充的需要。

保护措施

1982年青海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对青海湖采取封湖育鱼2年的措施,限产4000吨。1986年11月20日到1989年10月31日第二次对青海湖实行封湖育鱼,在此期间限产2000吨。1990年对封湖前后裸鲤种群结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经过封湖青海湖裸鲤的种群数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其平均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仍明显高于1980年,据此认为封湖育鱼有明显成效,对促进资源的回l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繁殖力的提高还是说明青海湖裸鲤资源已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虽经3年的封湖育鱼,青海湖裸鲤群体数量仍未达到青海湖生态平衡的自然结构,封湖育鱼的力度还须加大。1994~2000年青海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对青海湖实行封湖育鱼,限产700吨,但效果并不明显,裸鲤资源继续衰退,种群结构发生变异,这种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995年中国水产学会海洋渔业资源专业委员会考察青海湖渔业资源,估算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约为7500吨,平均只有1.74吨/平方千米。从2001年1月1日起,青海省人民政府第四次实施封湖育鱼计划,封湖期为10年,实行零捕捞政策。2001年以来,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运用水下声纳探测系统探测青海湖裸鲤年可捕资源量,表明资源恢复有上升趋势。

湖裸鲤鱼是青海的特产,其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特产文化:由于青海湖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除第一年生长达3.5厘米外,一生中的体长生长无明显的阶段,4龄以下体重增长较快,体重250克者平均为8-9龄,500克者约为10龄;一般能长到50-60厘米,重约5公斤,25龄;最大个体长可达95厘米,重约6.5公斤。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繁殖力较低,怀卵量平均为16242粒。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纱,水深在0.1-1.1米清澈见底的河道中。在繁殖季节内,当水温低于6℃或超过17.5℃时,便无繁殖活动。产卵旺季为5月中至6月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以23时至次日3时为最旺盛;卵产于聚卵窝内,卵沉性,微粘。

特产分布: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产。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周围几十万亩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湟鱼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大量湟鱼在河口地带死亡。有关资料表明,青海湖现有湟鱼资源量约为7500吨,不足开发初期的1/10,而目前,鸟岛栖息的鸟类每年要吞食近千吨的湟鱼,湟鱼资源的衰竭无形中使鸟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青海黄南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鲤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青海湖裸鲤》由"桥声"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