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陕西 渭南 韩城市

东庄神楼

东庄神楼是一项祈福求雨的民俗活动
  • 区域:陕西渭南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2-03 09:25
  • 网友“北港初晴、”分享

东庄神楼是山西省传统的民俗活动,这是一种民间的祭祀求雨的活动,后来演变成了一种民俗文化,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东庄神楼

东庄神楼图片由网友“北港初晴、”提供

东庄神楼的历史

韩城东庄神楼原为西庄镇特有的祭祀法王、祈雨求福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现演变为韩城社火艺术形式。每年正月十五,西庄八社迎神于村,清明节则送神还庙。表演时队伍前边以火铳开道,村牌、对联紧随其后;下来是道锣、大号;再后是三、五拨锣鼓和围绕锣鼓的五彩花杆。中心部分则为法王神楼和围绕四周的武神楼。最后是以马锣和小锣组成的小乐器队压阵

一般规模为一台文神楼(法王神楼)和二台武神楼(黑虎、灵官)及锣鼓、花杆无数。法王神楼敬以法王神像,16人抬,高约6尺,宽约4尺见方。形若金殿,彩绘华丽,金碧辉煌。内为赤面金身、横眉怒目、手持宝剑、脚踩毒蛇的法王神像 ,也有塑成庄重和善的,让人肃然起敬

东庄神楼的特点

一、历史悠久。法王神楼源起于宋,祈雨的武神楼极有可能源于周代,是雩舞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体现的是劳动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与自然的一种关系,是早期先民战胜自然、顽强图求生存的生动再现与缩影

二,服饰简单。因为传说中法王乃西庄镇井溢村人,因而唯井溢村抬神楼者黄衣、黄巾,如皇宫武士打扮。上庙不摆不耍,最先到庙。其他村均为干净着装,随兴摆耍,并无规程。但每年盘道川祭菩萨时,抬者头上扎白手巾,腰上系白腰带,据说是对神的敬重。

三,队伍可长可短。抬神楼是在村巷、道路、广场上的祭祀性表演,因而队伍可随地形而定,长短、人数并无严格限制。一般有16人抬的法王神楼,4人抬的武神楼。锣鼓、花杆、小乐器等若干。

四,舞步与鼓点相配相谐。随着鼓点的响起,剽悍的黄河汉子以统一的步履,对称的“耍架式”舞步,或轻踏慢进,或疾行快冲,与神楼一起起伏摇摆。神楼周身的铜环和抬手们佩戴在手足上的铜铃与之相鸣相谐,铿锵壮美。踏步时如小舟待航,慢行时如轻船荡漾,快冲时则如烈马脱缰,又好似战舰疾行巨浪之上,势不可遏。观者心情也会随之澎湃飞升,与舞者一起达到一种美的极境。

五,耍神娱神,朴素本真,非同凡响。在人力有限的古代,神在人们的眼里是至高无上而令人敬畏的,而韩城却把抬神楼叫做“耍神楼”、“耍爷架”、“趔爷架”等,(爷,韩城方言读ya,即神的意思,架,即神楼),它其实反映了老百姓对神的一种朴素本真的情感,寄人之情于神身。韩城老百姓或因久旱不雨,对神产生不满情绪,因而抬其戏耍之,摇来晃去以示惩罚;或因对“恶人”有权有势,不仁不义,欺压乡里之徒抬着神楼冲撞之,闯其门户以促其改邪归正;或因自己娱之、与神同乐之的心理等等体现出老百姓耍神楼的本真意义。

陕西渭南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楼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东庄神楼》由"北港初晴、"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