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湖南 邵阳 洞口县

洞口瑶族祭祀舞棕包脑

“棕包脑”是一种古老的瑶族祭祀舞,有近千年历史
  • 区域:湖南邵阳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0-12-04 09:10
  • 网友“东风寄千愁”分享

在湖南瑶族,流传着一种独特的民族祭祀舞蹈——棕包脑,这项舞蹈流传至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洞口瑶族祭祀舞棕包脑图片由网友“东风寄千愁”提供

棕包脑

洞口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位居雪峰山脉腹地的东麓、资江西源上游。洞口县县境的西北部重峦叠嶂,东南部丘陵连绵,谷川纵横,溪河密布,林木蔽天。这里常年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洞口县长塘乡老艾坪村,是个古老的瑶族村寨,坐落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山谷里,木房子周围薄雾缭绕,清澈的小溪从村旁流过,树林里的虫鸣鸟叫不时传入耳畔。

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八日,邵阳市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的瑶族同胞们会进行祭祀活动,村民表演洞口瑶族祭祀舞——棕包脑,全村人齐聚吃长拢宴,庆祝今年的好收成,同时祈祷明年有大丰收。村里有位叫丰保莲的老人,已近90岁高龄,他从小拜师学习“棕包脑”,是现存于世年龄最大的“棕包脑”传承人,他的女婿戴昌路将是“棕包脑”的下一代传承人。每年正月十四、十五,戴昌路等人就会和邻村的瑶民用棕片裹头,身穿瑶服,手提齐眉棍到各家各户去拜年。当地的人们在“棕包脑”身上寄托着自己美好的愿望,把它当作了瑶家的财神爷,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

“舞”与“武”结合

“棕包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生态祭祀舞蹈,因用棕片包着脑袋舞蹈而得名。其表演形式风格原始、古朴,装束奇特;舞蹈动作粗犷豪迈、孔武有力;表演的人数由1至20人不等,舞者多为男性,他们以棕片裹头,身披棕叶,腰系万年常青藤,手执木棍,踏着鼓点翩翩起舞。目前,洞口县瑶族“棕包脑”舞已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棕包脑”表演的时候,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场面隆重震撼。蓝天白云下,4支冲天牛角吹响法号,呜呜的牛角号声在山谷中回荡。穿过怪石林立的群山,在一块古木参天的林中空地上,一群头包棕片、身披棕衣、腰扎万年常青藤、脚穿草鞋、手持棍棒猎叉的瑶族汉子,在4位身着法衣、头戴冲天法冠、手持牛角的法师带领下,跳着古老扑拙的“棕包脑”,祭祀祖宗,祷告上苍。

整个“棕包脑”表演粗犷雄武,舞者手提棍棒,屈膝深蹲,棍棒飞舞,敏捷有力。蹲时,扫棍、挑棍;转时,挖棍、挠棍;立时,顶棍、劈棍。一进、一退、一折、一转,斜线移动,给人以神秘、原始的美感。

“棕包脑”是一种舞蹈,也是一种武术。只要会“棕包脑”的人都会武术,跳“棕包脑”时,先耍着棍到当地各家各户去拜年,耍完棍后,主人会高高兴兴地把事先准备好的糍粑送给他们,以示敬重。接到糍粑后,端棍向主人行一鞠躬礼,出门再去下一家。但在进门时,如果被人把头上的棕叶掀下来,这家人一年都会倒霉,便要跟主家道歉行礼。为了保护好自己,并受到主家的尊敬和欢迎,所以每年他们都会抽时间到山上练习武术,山上的空地、田间地里都是他们练习和表演的场所。

湖南邵阳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脑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洞口瑶族祭祀舞棕包脑》由"东风寄千愁"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