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江苏 苏州 昆山市

陈华癸

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 【现代】
  • 江苏苏州人
  • 更新:2021-12-29 16:02
  • 网友“闹市海港”分享

陈华癸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出生于民国时期,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后奔赴英国留学,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植物微生物方面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紫云英根瘤菌是一个独立的互接种族,后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陈华癸图片由网友“闹市海港”提供

陈华癸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生于北京,籍贯江苏昆山。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土壤系主任,武汉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土壤及农业化学系主任、院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长。

个人生平

1914年出生,生于北京,籍贯江苏昆山锦溪镇人。

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

1936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

1939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0年6月,陈华癸学成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汤佩松教授主持的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从事糖降解研究

1941年初,到中央农业实验所张乃凤教授主持的土壤系工作

1946年,中央农业实验所也因抗战胜利迁回南京,陈华癸应北京大学农学院之邀担任教授,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土壤系并任系主任,招收了中国土壤学的第一批本科生。

1948年,在武汉大学筹建了农业化学系

1949年后,陈华癸继续担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农化系主任。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华中农学院教授,创建土壤及农业化学系,任系主任。

1956年,在第六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巴黎)上,对水稻土的微生物学特征作了专题讨论。

1957年,在中苏稻作科学学术会议(武汉)上,作了《水稻土中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的学术报告,较全面地总结了水稻中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1957年,出版的《土壤微生物学》,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第一部专著。

1964年,参加第八届国际土壤学大会。

1978年,创建生物固氮研究室,任主任。同年率团分赴澳大利亚考察生物固氮和农科大学教育。

1980年,率团赴美国考察生物固氮和农科大学教育。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1982年,率团赴英国考察生物固氮和农科大学教育。

1991年,陈华癸农业部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2年11月19日,逝世。

主要成就

开展稻田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发现了水稻田中厌氧性硝化作用和起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否定了硝化微生物和硝化作用绝对好氧的传统看法。发展和修订了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的水稻土分层及其中无机氮转化和损失的学说。

在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方面,发现紫云英根瘤菌和紫云英的共生固氮是一种独立“互接种族”,不仅丰富了根瘤菌和宿主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基础理论,而且对根瘤菌剂的生产和应用有重要实践意义。

证实了高度分化的根瘤类菌体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只有未经分化的根瘤类菌体和小杆菌才能保持繁殖能力,此项成果获198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积极倡议发展根瘤菌剂,为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双季稻种植区扩大种植紫云英绿肥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应用技术。

江苏苏州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陈华癸》由"闹市海港"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