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

唐朝时期的宰相
  • 【唐】
  • 河北石家庄人
  • 更新:2021-03-15 13:42
  • 网友“逢场作戏丶”分享

李峤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出生于赵郡李氏,早年以进士及第,后从安定小尉开始做起,后担任麟台少监等职位,依附张易之兄弟,唐中宗时期,依附韦后和武三思,后官至中书令,被封为赵国公,唐睿宗继位后,遭到贬谪,后在唐玄宗时期病逝,不过李峤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留下很多诗作传世!

李峤图片由网友“逢场作戏丶”提供

李峤

字巨山,赵郡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

个人生平

贞观十九年 (645年)出生,少有才名,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

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发兵征讨岭南邕州、岩州一带的僚族叛乱。李峤时任监察御史,奉命充任监军,随军南征,亲入獠洞,宣谕朝旨,成功招降叛军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擢升李峤为给事中。 

长寿元年(692年),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大臣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下狱论罪。武则天遂命李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一同复核此案。李峤上疏皇帝,为狄仁杰等人辨冤,因而忤旨,被外放为润州司马。 

长寿二年(693年),李峤被召回朝廷,担任凤阁舍人,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文书。

神功元年(697年),李峤代理天官侍郎,后又进拜麟台少监。

圣历元年(698年),李峤升任宰相,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久视元年(700年),李峤改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兼修国史。

长安三年(703年),李峤再次拜相,担任文昌左丞、同平章事,不久又升任纳言。

长安四年(704年),李峤改任内史。他因政务繁重,数次上疏请辞。  武则天遂再次任命他为成均祭酒、同平章事。是年十一月,李峤被免去宰相之职,担任地官尚书。

神龙二年(706年),李峤以吏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

景龙二年(708年),李峤兼任修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进爵赵国公

景龙三年(709年),李峤被免去中书令之职,改任特进、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及其亲信党羽,拥立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七月,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不久以年老致仕

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退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即位,史称唐玄宗。他在宫中发现了李峤当初的奏表,将其宣示于朝臣。唐玄宗遂让李峤随其子虔州刺史李畅到虔州赴任

开元二年(714年),李峤又遭到监察御史郭震的弹劾,被追究韦后之乱时“身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责。他虽已致仕,仍被贬为滁州别驾。后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主要成就

平定岭南僚乱:李峤在高宗年间曾随军征讨岭南僚乱,并入僚洞宣抚,成功招降叛军。

抑制酷吏政治:李峤不惧酷吏淫威,上疏为含冤入狱的狄仁杰等大臣辩冤。 他在武则天晚年时,又与桓彦范先后上奏皇帝,建议为在酷吏政治中含冤而死的大臣洗冤昭雪,最终得到皇帝的批准。

人物轶事

梦的双笔

李峤幼时曾梦到一个神人送给他两支笔,从此学业大进,终成一代文豪。 世遂用“双笔”比喻文才出众。

见义勇为

李峤与张德裕、刘宪一同复核狄仁杰谋反案。张德裕与刘宪慑于来俊臣淫威,明知是冤案,却不敢如实上奏。李峤道:“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我岂能明知狄公负冤却不为他申明冤屈。”他上奏为狄仁杰伸冤,结果忤旨被贬。

河北石家庄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李峤》由"逢场作戏丶"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