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景点 安徽 宣城 绩溪县

冯村刺史第

是一处古代官员住宅,有现实意义。
  • 更新:2021-01-08 09:21
  • 网友“知我趣”分享
  • 区域:安徽宣城
  •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长安镇冯村

冯村刺史第是冯村众多御赐牌坊中的一个,是皇帝为了嘉奖当时的官员而赏赐的。这里也代表了冯村过去作为徽州重要地区的历史,一座座牌坊林立于这个古村落。村里的人一直传承耕读传家的历史,这里一派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快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冯村刺史第图片由网友“知我趣”提供

冯村简介

冯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浩寨乡,历史上有号称“十里冯村铺”之誉,是明代绩溪十铺之一,曾设巡察司,是历史岭北的政治中心,在绩溪是开族较早的村庄之一。

冯村位于绩溪县浩寨乡。865年,歙州刺史冯子华长子冯延普路过这里,爱其山明水秀,遂筑室定居,以姓冠村,建村后,人丁 繁衍,名人辈出,各种建筑层出不穷。

其中大树第、协政第、刺史第、登科第、州牧第。州司马第均为皇赐。这些府第坐落在街中心,府第的前面竖立着八根石质华表(现仅存三根),刺史第门前还有两个石质马槽。

从村口到村中,依次排列着五座牌坊:恩荣百岁坊、大夫坊、进士第坊、贞烈坊、楠木牌楼(今毁)。村中还有13座石桥:云庄桥、龙门桥、万年桥、崇礼桥、荷花桥、红桥、大树桥、独石桥(已断)、安仁桥、崇义桥、尚德桥、绿荷桥、北山桥。

这些桥造型巧妙,轻盈枕水。尤以龙门桥别具一格,它建于两山夹峙一水中流之间,桥下有一巨石横亘,石中有一洞仅尺许,溪水从洞中徊旋而去。每当洪水暴涨,急流冲石,银浪翻卷,汹涌奔腾,气势颇为可观。

冯村刺史其人

新安冯氏始于冯子华,于良贞元间(785-805)任歙洲刺史,临政明敏,深得人心,古稀之年卒于官,葬歙南三十四都,为新安一世祖。其生子二,名延普,延韶。

长子延普于唐咸通六年(865)爱其白沙街(估计是现时浩寨乡之古名)山水秀丽,筑室定居,为绩溪冯氏始迁祖。延普传十六世,有冯达者,元时随父避乱迁于绩溪城内东关,为东关始迁祖。

浩寨、火烧坦、冯村下、新川等十多处自然村的冯姓,大多是冯村始迁祖的派系。

刺史是什么官位?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汉初复置。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

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西汉中后期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古建介绍

冯村刺史第坐落在长安镇冯村,距村口25米。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160平方米。

大门两旁有抱鼓石、荷花柱;垂带板上镌刻如意花卉;大门外框用水磨青砖砌筑成二柱单间三楼式门楼,匾额上 书-有“恩荣”、“刺史第”字样,四边盘以龙凤纹;门楼的梁枋间有砖雕装饰,极为精美。

抬梁式的木构架,豪华气派,拱轩、人字轩相互增辉;撑拱、驮峰、雀替、平盘斗等构件均有雕刻,技艺精湛。此种宅第在绩溪极为少见,有很高研究价值。

小编点评

走到村口便看到了曾多次在照片上见过第一个牌坊,而站在在这个古老而庄严的牌坊下拍照还是第一次。

这是一座四柱三门五楼的石牌坊,通体用花岗岩雕琢而成,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蚀,依旧完好。

那马头墙,白墙与黛瓦一起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浑然一体的天然水墨画。

路边、门前,或立或倒,或正或斜的石质华表、石马槽、系马柱,石上马凳等古物,堪称冯村一绝。

安徽宣城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第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冯村刺史第》由"知我趣"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