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山东 烟台 蓬莱市

葛庭燧

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
  • 【现代】
  • 山东烟台人
  • 更新:2021-07-02 09:37
  • 网友“老衲用飘柔”分享

葛庭燧是金属物理学家,出生于民国初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获得燕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不久奔赴美国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金属物理学的发展研究,是国际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

葛庭燧图片由网友“老衲用飘柔”提供

葛庭燧

1913年5月3日,葛庭燧出生在山东蓬莱大葛家村。

1927年,到北平求学,先后就读于京师大学堂理预科、北京师范大学理预科。

1930年,葛庭燧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3年,因患肺病休学两年。

193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一个中队的中队长。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 大学毕业后,一方面养病,另一方面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担任科学书籍的翻译工作。

1938年,葛庭燧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并担任助教,利用燕京大学作掩护,化装成牧师去晋察冀边区冀中军区秘密送雷管、无线电元件和科技资料。

1940年,获燕京大学物理学系硕士学位。 同年7月应西南联大吴有训、叶企孙教授之邀,南下昆明担任物理系教员。

1941年7月,葛庭燧和何怡贞在上海结婚。

1943年,获加尼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5年,葛庭燧参加了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的筹建工作。

1945-1949年,他参加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进行金属弛豫谱(内耗)和金属力学性质的基础研究,先后任讲师级和副教授级的研究员。

1946年,葛庭燧第一个创制了研究“内耗”用的扭摆仪,并被国际上命名为“葛氏扭摆”。

1947年,葛庭燧第一次用该仪器发现了晶粒间界内耗峰(被命名为葛峰),阐明了晶粒间的粘滞性质,奠定了滞弹性内耗的理论基础。

1949年,他提出晶粒间界无序原子群模型,被称为“葛氏晶界模型”。11月,葛庭燧从美国回国,首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2年,前往沈阳参加中科院第一个新建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先后任研究员、副所长。

1955年12月,由著名科学家和学界精英组成的中国科学代表团出访日本,葛庭燧一人同时代表了中国物理学和金属学界,也是代表团中最年轻的成员

1960年,葛先生翻译了英国科垂耳先生1954年所著《晶体中的位错和范性流变》一书。

1979年,葛庭燧到西德斯图加特马普金属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

1980年,葛庭燧从沈阳举家南迁合肥,参加合肥科研基地的建设,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负责筹建固体物理研究所。

1991年,安徽省遭受特大洪灾,葛庭燧先后四次捐款。他对希望工程和中科院合肥分院子弟学校也多次捐款。

1995年,葛庭燧应邀前往日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1999年3月,葛庭燧从美国领取梅尔奖归来,就继续学术著作的写作。

2000年4月29日上午10时02分,葛庭燧在安徽合肥105医院去世

主要成就

葛庭燧主要从事固体内耗、晶体缺陷和金属力学性质研究,是国际上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首创了“葛氏扭摆”,首次发现晶界内耗峰(葛氏峰),发现点缺陷与位错交互作用以及位错与晶界交互作用引起的非线性滞弹性内耗峰。

山东烟台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葛庭燧》由"老衲用飘柔"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