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指南 生活指南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

  • 作者:心亡则忘
  • 发布于:2023-03-28 17:15
  • 来源: 网络
  • 我要留言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是什么?相信这是不少湖北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试题共6页,2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将甲骨刻辞按内容分为4大类22小类。这主要反映商朝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图片由网友“心亡则忘”提供

A.文字体系已经形成                

B.经济生活较为繁荣

C.社会文明走向成熟                

D.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有学者认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与贝币、刀币或者其他农具样子的钱币,在形状上大不相同;钱币的形状不再是模仿某个具体的实物,它“拥有了更高级的思想内核”。由此可见,秦半两

A.因经济与文化交流而诞生          

B.标志中国货币制度的完善

C.顺应了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D.有利于地方治理制度的形成

3.始建于北魏的云冈石窟佛像凿在粗糙的岩石之上,夹杂着希腊元素的自然主义风格,以及从中亚传入的印度审美特征;唐朝的龙门石窟佛像相对较小,细腻紧实的基底则让更线性、庄重的中原风格逐渐占据了上风。上述差异体现了

A.不同区域艺术在交流中嬗变        

B.地理环境决定佛像艺术风格

C.中国早期雕像多为佛教艺术        

D.中原文明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4.如图是《荆湖北路熙宁十年(1077年)各税务商税额分布示意图》。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图片由网友“心亡则忘”提供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          

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发展为全国商业贸易中心          

D.基本形成区域性商贸网络

5.清朝前期,本山米(扬州西郊盛产)质量优于江米(湖北四川等地盛产),“扬(州)城大户食米鬻于市,不曰‘买米’,而曰‘挑米’。”故此,西郊一带居人以田为业,颇多巨富,甚至有“小扬州”之称。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长江流域已经成为全国粮食供应地  

B.扬州地区城市与农村经济联系密切

C.长途贩运贸易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D.白银成为推动市场繁荣的重要媒介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学者提出地方自治、工业化和军事自强等问题是彼此相关的,为了促成政治的革新,有必要大规模训练技术专家人才,这一建议首先运用于福州船政局下设的“船政学堂”运作中。这主要说明当时

A.新式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B.国防建设在借鉴中创新

C.洋务实践孕育着新突破            

D.中体西用得到广泛认可

7.1928年,叶圣陶先生曾说,1919—1921年各派社会主义“象佳境胜区一样,引起许多青年幽讨的兴趣”,但很多人不过是流连瞻仰,“并没有凭行动来创造一种新境界的野心”。他意在表达

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B.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学派成分复杂

C.进步青年必须参加社会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理想需要用实践去创造

8.1947年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华野陈毅、粟裕:“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B.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实行减租减息以扩大统一战线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9.1956年7月,广州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出口商品展览会,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左右贸易界代表参加,出口成交额达到5380万美元。1956年中国与亚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贸易总额比1955年增长了39.4%。这表明新中国

A.一五计划取得显著成就            

B.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C.不断冲破西方经济封锁            

D.开始践行贸易强国战略

10.下表为《1978—1988年中国工业化指数(部分)》: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图片由网友“心亡则忘”提供

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序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积极性

C.乡镇企业带动城乡整体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释放活力

11.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征服过程中,在被征服地区修复神殿、实行相当宽容的宗教政策,赢得了僧侣的支持;在政府机构中,不仅用波斯人而且也用当地人为官;修建宫殿时也注意吸取亚述人、巴比伦人和埃及人的做法。这说明波斯帝国

A.试图同化被征服地区文明          

B.采取灵活变通的统治政策

C.重视用神权维系王权秩序          

D.建立起了完善的治理体系

12.在独立后半个多世纪里,荷兰人继续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受海军力量支持的海外商业扩张,以及建立特许股份公司——领导新生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国家,但这种“领导”从一开始就逐渐削弱荷兰的实力。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殖民扩张导致荷兰国力变化        

B.垄断贸易阻碍全球经济发展

C.荷兰建立起稳定的世界霸权        

D.十七世纪国际格局发生剧变

13.塞西尔·詹金斯认定“18世纪的法国是个矛盾体”,因为一方面凭借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与高雅的文学沙龙,法国成了欧洲羡慕的对象;另一方面,法国有着深层次的结构及财政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与社会及宗教矛盾相结合。上述“矛盾体”的判断主要诠释了

A.法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          

B.法国爆发革命的深层原因

C.欧洲启蒙运动的发生依据          

D.欧洲干涉法国革命的理由

14.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苏维埃政府原打算实行“商品交换”,即国家以工业品实物交换农民的粮食等农产品,但后来不得不允许农民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买卖,恢复国内自由贸易。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新经济政策受到农民抵制          

B.工业发展的资金相当有限

C.实施农业集体化迫在眉睫          

D.亟需稳定经济和巩固政权

15.罗斯福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是“世界安全必须建立在通过国际体系行驶的美国权力之上”,为让这一构想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世界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族有吸引力,必须建立一个不如国际货币体系复杂但也不比军事联盟简单的机构。上述构想的核心意图是

A.依托联合国操控世界秩序          

B.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          

D.确立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

16.有学者认为,“这场‘危机’中政府和中央银行都知道如何使用‘传统的方式’——提高或降低利率、税收和政府支出,引导经济回归健康。然而,当问题变成生产率增长速度下降时,经济学家的工具箱就令人尴尬地空虚了。”上述“危机”的出现

A.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否定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诱发了市场与干预动态关系的讨论  

D.强化了各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图片由网友“心亡则忘”提供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材料二

当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稳健,中医药服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与我国有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国际合作项目数量日益增加。也要认识到,在促进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并做好传承创新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人民日报》(2020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特点。(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医药的历史价值。(6分)

18.【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农村经济之衰落,中国共产党主张先“用革命手段推翻旧政权”,再开展乡村建设。党的领导人和党员骨干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关于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推进苏区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趋理性和成熟。战争条件下的乡村建设,不仅保障了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军民给养,取得了抗击侵略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为新中国党在农村基本制度的创立和农业农村全面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建设,至1978年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建设和水利基础建设投资达到760多亿元,打机井230万眼,灌溉面积达7亿亩。以农田水利为重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效果。1983年,中央指导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沿“实行政社分设”的方向推进。到1985年春,“全国5.6万个人民公社、镇,改建为9.2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取消了原有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建立了82万多个村民委员会”。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层治理的“乡政村治”格局正式形成。自党的十六大开始,面对“三农”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党和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景新《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脉络和阶段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进行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乡村建设的意义。(6分)

19.【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一方面,英国政体决定了政客高谈福利才可能受欢迎,谈增税无疑是政治自杀,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事实上拿不出足够的钱来增加福利。于是,增加福利变成了一个“剪羊毛”的游戏:政府投入,使财政赤字增加,再增加货币投放来化解赤字。人们确实拿到了政府的补贴,可同时又要应对物价上涨的损失。二十世纪中后期,由高福利带来的“英国病”日益严重。1971—1979年,英国政府财政赤字总额达到支出总额的10.3%,达到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5%,通货膨胀最高时曾经达到25%,国债规模也急剧扩大。……英国的社会福利与保障由国家健康与社会保障部负责,该部是政府部门中最大的机关,直接或间接受雇于该部的职工有100万人以上。

——摘编自罗志如《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等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认为在建立国家最低保障的同时,应鼓励个人追求本人和家庭更高的社会水平,应给个人留有余地。1979年,将公共开支的削减作为抑制货币供应大量增长的关键;1980年,提出“中期财政战略”,明确规定此后几年货币供应量增长指标;1986年,取消对证券交易所的管制;自1979年后连续多届政府通过劳资关系立法、压制工人罢工等手段改变英国劳资关系格局。这样在二十世纪80年代,市场机制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经济有所发展。但2009年4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家拉赫曼著文称,30年的实验证明,撒切尔主义彻底失败了。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病”的典型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撒切尔夫人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8分)

20.【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元素,历经各个历史时期,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中。围绕“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提取下图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组合的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图片由网友“心亡则忘”提供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图片由网友“心亡则忘”提供

1.C【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材料中呈现了甲骨刻辞所反映的商朝社会在政治制度、国家管理、经济形态、思想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发展状态,反映了文明走向成熟的基本趋势,故选择C项。材料未显示文字体系本身的信息,故A错误;B、D两项都只局限于“经济生活”和“社会矛盾”等一个方面。

2.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时期的货币制度。材料主体信息说明秦半两已经逐渐摆脱具体实物的限制,在“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上表达了天下一统、皇权至上,顺应了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故选择C项。秦半两是地理环境和地域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错误;B项错在“完善”,秦半两的推广是统一的中国货币制度诞生的标志;D项错在“地方治理”。

3.A【解析】本题考查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交融。材料主体信息说明,从北魏到唐朝,佛像雕塑艺术在从印度、中亚传人到逐渐中原化,而且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故选择A项。B项错在“决定”;C项错在“多为佛教艺术”;D项错在“优势”。

4.D【解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商品经济。材料呈现了北宋荆湖北路区域性贸易网络的状况,故选择D项。A项,商业贸易发展并不代表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项,“主要财源”需要呈现财源的基本结构;C项错在“全国”。

5.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农产品的商品化。“西郊”与“扬州”之间联系密切,具体表现为西郊大米在扬州的畅销,并因此带来西郊居民致富,西郊甚至被称为“小扬州”,故选择B项。A项,错在“全国”;C项,错在“长途贩运”;D项,白银成为媒介未能在材料所述现象关联。

6.C【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该学者将“地方自治、工业化和军事自强”与“政治的必要革新”联系起来,说明其主张洋务实践需要突破器物层面,故选择C项。A项,新式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在材料中未能体现;B项,国防建设的“借鉴”与“创新”未能体现;D项,该学者的主张已经突破中体西用。

7.D【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过是流连瞻仰”和“并没有凭行动”说明叶圣陶主张“青年”应该积极实践,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故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B项描述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理论”,与材料描述的“青年并没有凭行动来创造……新世界”不符;C项错在“必须参加社会主义革命”说法过于绝对。

8.A【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材料主要信息包括:解放军调整战略,进行土地改革,更关注动员群众,建立政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调整战略,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A项正确。B项错在“转移”;C项,“减租减息”政策的时间为抗日战争时期;D项,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9.C  【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与对外贸易。材料显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额有所增长,联系新中国成立时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政策,故C项正确。A项,材料显示的只是商品贸易,并不能说明是一五计划与工业发展;B项,国民经济恢复到1952年已经完成;D项,史实错误。

10.D【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显示农村工业化发展迅速,这是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力得到解放的结果,故D项正确。易错选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的农民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劳动力的剩余,这是农村工业化的一个前提,从属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A项,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关联不大;C项,“城乡整体发展”错误。

11.B【解析】本题考查波斯帝国与文明交流。波斯帝国采取三个层面的措施,灵活处理波斯帝国与新征服地区的关系,说明其统治政策灵活变动,故B项正确。A项,错在“同化”;C项,“重视神权”只是其措施的一个方面;D项错在“建立起了完善的治理体系”说法过于绝对。

12.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荷兰殖民扩张。材料显示,荷兰殖民扩张的过程导致了其实力的消长,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稳定”错误;D项,错在“剧变”。

13.B【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材料显示,一方面法国启蒙运动发展迅速,另一方面法国社会矛盾尖锐,这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故选择B项。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故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制度的矛盾,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欧洲干涉法国革命,故排除D项。

14.D【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不得不”反应了苏维埃政府政策的调整,即逐渐在“商品交换”政策上放宽执行,这揭示了新经济政策亟需稳定经济和巩固政权的背景,故D项正确。A项,事实上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农民的欢迎;B项,苏俄当时的首要目的不是发展工业化;C项,农业集体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15.A【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根据材料推测,“机构”应为联合国,这是美国战后世界秩序维系的重要载体,故A项正确。B项史实错误,C项局限于欧洲,D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标。

16.C【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据材料推测,这场经济危机为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型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A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时空不对;B、D两项是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带来的,人们开始质疑自由主义,呼吁国家干预经济,对应的史实和观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

(1)源远流长,自西周就开始有记载;(2分)从事主体多样,既有政府组织,也有个人著述;(2分)独特的理论体系,崇尚天人合一;治疗方式独特,强调辨证实治;医学专著不断出现,如《本草纲目》等;(2分)免疫方面贡献突出,注重和谐对健康,重养身。(2分)

(2)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世界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医药学是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8.(12分)

(1)内忧外患;农村封建势力盘踞,经济落后;农民是进行革命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任选三点得6分)

(2)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以革命手段促进乡村建设,以乡村建设保障革命胜利;(2分)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间,政府投入和主导大规模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了新生政权,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2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乡村自治与政府统筹相结合,强调基层民众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2分)

19.(14分)

(1)表现:高福利带来严重的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政党政治背景下经济局面扭转陷入困局;政府机构庸肿。(任取三点给6分)

(2)措施:降低福利标准;削减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调整劳资关系。(4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活力,刺激英国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经济改革提供借鉴;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英国经济局面。(4分)

20.(12分)

评分标准:主题2分,论述2分,付之史实6分,小结2分。

示例

主题:德法相依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

论述: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政策,德法相依就是我国    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

德法相依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核心理念,德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法治即法家思想。儒学注重人伦教化,倡导仁政,讲究道德规范。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两者相依,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战国向秦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法家思想占据绝对上风。战国时期,秦采取法家治理思想,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逐渐发展壮大,先后灭掉六国,进而完成统一。然而,在秦统一后依旧沿用法家思想治国,百姓在秦严刑峻法的高压统治下苦不堪言,秦统治走向极端,二世而亡。这一历史剧变引起了汉初统治集团的反思,汉初虽然“汉承秦制”,继承了秦的许多法律制度,但是为政的指导思想已有了重大调整。从汉初遵循的“黄老无为”思想到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德法相依的治理理念登上历史舞台,共同构成服务于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结论:综上所述,儒学给封建统治者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法家则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提供坚强的后盾。德法相依的国家治理理念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全国各市高三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2023)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由"心亡则忘"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