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景点 湖北 随州 曾都区

随州市博物馆

是曾都区清河路的一个建筑
  • 更新:2021-02-27 12:03
  • 网友“理想三旬”分享
  • 区域:湖北随州
  • 地址:随州市曾都区清河路二桥头随州市博物馆

随州市博物馆是曾都区清河路的一个建筑,占地面积很广,为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提供了一句,建筑风格很精致,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建筑吧!

随州市博物馆

随州市博物馆图片由网友“理想三旬”提供

建筑介绍

随州市新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中段西侧风景宜人的厥水河畔。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古墓群”毗邻。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馆舍由展厅、文物库房和辅助用房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9636平方米,其中:陈列楼7000平方米,文物库房2000平方米,编钟演奏厅300平方米,其他建筑336平方米。

该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文物展览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现有《通史陈列展》、《擂鼓墩二号墓出土文物展》、《名人名家书画展》、《随州市公安局追缴文物展》等专题陈列。

建筑布局

博物馆建设背靠擂鼓墩,设计主体为一个主馆和两个副馆,园林式布局,采用楚国建筑“一台”、“殿”、“多台”组成的风格,外形主要体现“楚城”和“编钟”特色。同时,它又是一座设备条件较为先进的现代博览建筑。沿着梯形台阶,进入一层主馆是一个大序厅和休息厅,往里走是一个面积为1100多平方米的陈列厅,陈列厅的后面是办公区和库房;陈列厅的左右两边分别为一个面积600余平方米的展厅;南、北两个副馆主要设计为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和编钟演艺厅。博物馆的主馆第二层主要是三个展厅和两个小珍品馆,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

馆藏文物

随州市新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堪称一座内涵丰富的文物宝库,而且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步伐,出土和征集的文物还将增多。尤其是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而且铸造精美,在全国屈指可数,被誉为“青铜器王国”。主要有曾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炎帝神农故里、汉唐风韵和开馆花絮 等专题展区。

擂鼓墩二号墓铜编钟

战国中晚期 该套编钟为36件铜编钟,皆为甬钟。按钟体大小可分为两种。大型编钟八件,小型编钟二十八件。八件大钟形制相同,大小递减,甬呈八棱柱形,甬下有旋,钟壁厚薄不一,两铣下垂,钲部两边各有三排长枚,编钟甬、舞、篆部均饰变形蟠螭纹,隧部花纹不同。二十八件小钟形制、花纹均相同,大小不一,甬呈八棱柱形,甬下有旋,两铣下垂,口不平齐,钲部两边各有五个泡形短枚,钟壁较厚,内有四处凸起,编钟甬、舞、篆部均饰变形蟠螭纹,隧部饰兽面纹。至今还能演奏古今中外乐曲。

蟠螭纹铜方壶

战国中晚期 此器有盖,盖呈花冠状,镂空,无顶,直口微侈,长方颈微束,颈部附一对称伏龙形耳,龙舌高扬,溜肩,在颈与肩交接处有一圈方形箍,箍中部有一道凸棱,方腹外鼓下收,腹中部有一圈宽带凸棱,腹部四方中部由箍至足各有一纵向宽带,并与横宽带凸棱相交呈“十”字形格栏,长方圈足。器盖饰蟠龙纹,方颈上、下各饰一周蟠螭纹,龙形耳上饰三角带纹及三角云纹,腹栏格内及长方圈足上均饰变形蟠螭纹。

菱形勾连云纹铜敦

敦战国中期 此器通体呈椭圆形球状,器盖、器身相等,可扣合,盖口部上有活形扣钮,可固定,不致滑落。器身、器盖各有三个扁状透空兽形足和钮,口部各有二个对称环形耳,耳穿透。花纹分十二段,饰以三角几何纹、勾连云纹、涡纹,花纹构图新颖,富有变化。

建筑特色

馆藏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而且铸造精美,在全国屈指可数,被誉为“青铜器王国”。特别是曾国青铜器群,为研究曾国文化及曾、楚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之精美,为国内已出土铜敦之首。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更为珍贵,其音色、间律均与曾侯乙编钟相通,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秭妹钟”,曾多次出访美、英、德、法、日、丹麦、瑞士等国家,充分展示了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湖北随州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馆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随州市博物馆》由"理想三旬"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