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景点 河北 沧州 沧县

倪杨屯遗址

倪杨屯遗址出土5件商代文物
  • 更新:2020-12-06 20:25
  • 网友“掌心温差”分享
  • 区域:河北沧州
  • 地址:沧州市西距沧州市15公里

倪杨屯遗址出土了5件商朝的文物,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倪杨屯遗址的相关介绍吧!

倪杨屯遗址

倪杨屯遗址图片由网友“掌心温差”提供

倪杨屯遗址位于河北省沧县杜林镇倪杨屯村的滹沱河故道旁,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遗址早年在地表呈现出沟状,村民们历年都在这里取土,有时挖出一些文物就带回家存放了起来,后来,随着取土这条沟逐渐变深变宽,村民们发现沟里出土的东西多了起来。1988年9月24日,沧县文化馆的郭万祥会同沧州市文保所的王世杰和卢冠琴一起到现场进行了勘查,他们发现地表散落许多绳纹砖、大型陶器残片和黑白釉瓷片、开元通宝等,地表上还遗留着一件骨角制成的农具和一片卜骨,随后他们又在村民家中征集到几件青铜器和石刀、石斧等几件石器。

出土文物

直耳三足鼎

商代,口径16.5厘米,高20.5厘米,青铜质,圆腹,上有2个直耳,下有3个足,光素无文。保存完好。直耳三足鼎是用来煮肉盛肉的炊器,煮熟后就在鼎内取食,所谓“列鼎而食”,后来鼎作为礼器使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周代有严格的列鼎制度。今天有关鼎的成语很多,如钟鸣鼎食、三足鼎立等。

素面觚

商代,高23.8厘米,口径14厘米,腹径4.8厘米,足径8.5厘米,青铜质。器体廋长,素面,喇叭口,深腹,高圈足。足上部有2个对称的竖长方形镂孔。素面觚上面没有纹饰,觚是盛酒的器具,也作为礼器使用。

素面爵

商代,流至尾宽15.6厘米,高18.5厘米,青铜质。素面,长流翘尾,菌状双柱立于近流折处,卵形深腹,半圆形带状单执,三棱形锥状实足。爵上面没有纹饰,爵是一种酒器,相当现在的酒杯,相传古时候大将军出征前,皇上为其送行,用爵畅饮,后来爵也作为礼器使用。

角耒

商代,上有2个人工开凿的用来穿绳绑系木柄的穿孔,孔呈不规则长方形。角耒是古代农具,它用鹿角的天然枝杈制成,现已残缺一角,另一角被磨得十分光滑,很明显是人工使用过的痕迹。此耒做工自然、简单、原始、粗糙。耒是古代用来翻土播种的农具,常与类似铲的耜组合使用,又称耒耜,耒耜是古代农具的泛称。这件取材于当时数量较多的狩猎对象——鹿制作的角耒反映了商代沧州区域农业发展的状况,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是我市迄今为止并不多见的一件古老的农业生产工具。

卜骨

商代,残长26厘米,用牛肩胛骨制成,上面有很清晰的灼痕。商代的王室与部族非常信巫术,占卜术在商代很盛行,占卜方法是用火在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炙,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古人称它为“兆”,再根据兆的形状来断吉凶。占卜范围很广,从天时、年成、祭祀、征伐、田猎到疾病等琐事无一不占卜问算。

在这片卜骨上,灼痕清晰,商代沧州的先人们是否用它在祈求风调雨顺,谷物丰收,还是祈求袪除灾病,身体安康,今天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它是目前为止沧州地区出土的唯一的一件古老的占卜工具。在倪杨屯遗址出土的这几件商代遗物中有普通的生活用具、有进行劳动的生产工具、也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占卜工具,内容丰富,种类繁杂。反映了商代沧州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倪杨屯遗址也有着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倪杨屯在沧县杜林镇西南0.5公里处,沧州市西距沧州市15公里。遗址在倪杨屯村东南,距村20米。东0.5公里是滹沱河故道,北0.5公里是沧河公路。

村民取土,在离地表5至6米的深度挖出铜鼎,铜剑(据传说曾挖出过刀币)、石刀、石斧,卜骨,角耜,在现场采集到鬲足,豆把,灰绳纹陶片。地表散见绳纹砖、大型陶器残片和白釉瓷片(实足玉璧底,圈足)、开元通宝等。

取土沟,南北长300米。此段宽15米,南段宽80米,靠西部尚存古墓一座,直径10米,封土高5米,总面积为3万平方米。从采集的陶瓷片标本看,文化层相当丰富。上自商周,下至唐宋。历史价值很大。

河北沧州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遗址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倪杨屯遗址》由"掌心温差"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