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善遗址

阿善遗址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更新:2020-12-09 16:55
  • 网友“借口、”分享
  • 区域:内蒙古包头
  • 地址:包头市东郊阿善沟门村东圪膝盖沟两侧的台地上

阿善遗址是原始村落遗址,该遗址出土了许多的文物,对我们研究农业,纺织,陶瓷,建筑,工具等具有重大的贡献。一起来看看吧!

阿善遗址

阿善遗址图片由网友“借口、”提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由网友“借口、”提供

阿善遗址是黄河流域最北端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居遗址。位于包头市东郊阿善沟门村东圪膝盖沟两侧的台地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圪膝盖沟终年泉流不绝,“阿善”就是蒙古语甘泉的意思。

阿善遗址是于1979年发现的,1980年和1981,包头市文物管理所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对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在1070平方米范围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房址24座、窖穴240个,出土了各类文物1600余件。还发现了围绕原始村落砌筑的石砌围墙2200米。1983年又发现了大型祭坛一处。其中部分实物保存于包头市博物馆内。

阿善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包头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阿善遗址现存面积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在一到两米之间。共发现四个时期文化遗存的迭压关系。前三个时期均属于新石器时期,也就是第一、二、三期文化,第四期为青铜时代的遗存。

阿善遗址的一、二、三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各期都有一批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第一期文化的遗存分布的较为稀疏,原生层位大都遭到晚期地层的破坏,发现的遗迹较少,遗物也大都散落于地表,或混杂在晚期的层位之中,这一期陶器的风格特征与陕西省半坡遗址早期的陶器相同,有些器物与后岗一期的陶器有共同之处。所以学术界对阿善一期文化的看法是:这里是仰韶文化从中原地区由南向北的延伸。这一时期原始先民的居住址选择的都是山前开阔的台地,背风朝阳,靠近水源。房子都是半地穴式的方形间,面积一般在10到20平方米左右。使用的生产工具有打制的磨制的石器,也有用陶片改制的和骨制的工具。主要的工具有石斧、石刀、陶刀、盘状器等。阿善一期的文化是目前所知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最早的定居农耕文化。

阿善二期的遗存比较丰富。这一时期的先民是在一期文化的原址上生息繁衍起来的。这一时期先民房子的数量明显增加,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不少。它的主要文化特征是:房子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室内设有两个灶,房子的周围挖有储存食物的窖穴,最大的窖穴可放粮食千斤以上。这期文化遗物0土了大量的石斧、石刀、石磨盘、磨棒等生产工具和许多细石器工艺的狩猎工具。作为生活用具的陶器,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器物还绘有彩绘图案。从发现的许多野生动物和家畜遗骸来看,当时的先民除了从事原始农业外,还从事狩猎和饲养。

阿善遗址中第三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这一时期的文化遗迹非常密集,遍及整个遗址和临近的山前台地。村落毗邻、炊烟相望,应该是这一地区原始文化的全盛时期。阿善第三期文化分为早晚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房子多为浅地穴式,也有沟槽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房子的平面多呈梯形或长方形,进深都大于间宽,房子南墙的正中有斜坡状门道。晚期的房子为地面直接起筑,墙基均为石块砌筑。这一时期的房子非常密集,而且布局也井然有序,有些房子的一侧还附筑一间3平方米左右的耳房,应该是储存杂物的库房。这期文化中发现的窖穴较二期有所不同,其特征是容积较二期明显缩减,但数量却成倍增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窖穴中除一部分是用来储存粮食外,还发现了一些窖穴是用来储水的水窖。其形状口小底大为袋状,至今西北干旱地区仍有沿用这一方法储水的习俗。

阿善三期文化遗存中生产工具种类繁多,数量较二期大为增加。分为石器、细石器、陶制器和骨角器。引人注目的是,在一把骨柄石刃刀的柄上,发现刻划着具有文字功能的符号。此外还发现了不少用于装饰的骨制项圈、玉环、石环。这一时期生活用的陶器的品种繁多,制作也很精细,纹饰以蓝纹和锥刺连点纹为主。器物的种类有:瓮、罐、盆、钵、瓶、壶、杯、盘和豆等。

内蒙古包头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遗址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阿善遗址》由"借口、"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