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景点 河北 衡水 桃城区

衡水安济桥

衡水安济桥阳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石桥
  • 更新:2020-12-10 16:40
  • 网友“感同身兽i”分享
  • 区域:河北衡水
  • 地址:桃城区胜利东路

衡水安济桥是当地几代人的回忆,给了这座城方向感,寻找到了命脉,从而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今天就给大家看看关于该桥的相关内容吧!

衡水安济桥图片由网友“感同身兽i”提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由网友“感同身兽i”提供

地址

桃城区胜利东路

简介

衡水安济桥又名衡水石桥或衡水老桥,衡水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胜利东路,东西横跨滏阳河上。东西走向,于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公元1766年)建成。 滏阳河是桃城区境内一条较大的自然河流,纵贯南北,境内流长42公里,原为衡水的水路交通主要河道,在衡水安济桥北侧,滏阳河西岸建有客运、货运码头,方圆百里的客商,都从此地乘船,进津京,由此衍生了安济桥西头的“问津街”,问津街名一直沿用至今。

衡水大石桥是人们今天对安济桥的一种通俗的叫法。由安济桥,或许能发现衡水城中心的秘密———没有这座桥,我们追寻衡水这座城的根脉,很可能会失去方向感。衡水城西门外,“为齐晋及畿南诸郡四达要道”,东至山东,西至山西,漳滏合流是道必须跨越的天然屏障,而帮助跨越这道屏障的则是桥。天顺元年即公元1457年,衡水县令杨俨奏请深、冀二州,枣强、武邑二县,“协济创建木桥”,这是一座不太牢固的木桥,在随后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间,屡圮屡修”———这期间桥下的河道已经疏通,开始水运,“上可到邯郸,下可达天津”;修桥的工匠们常到一家叫德源涌的酒店痛饮解乏,他们还不知道他们那时喝的酒日后会成为一种叫老白干的响当当的品牌。

历史发展

据《衡水县志》载:当时此地是河北省至北京,山东至山西的水、陆交通要道。早在明天顺元年(1457年),衡水知县杨俨奏请上级批准,由深、冀二州和武邑、枣强二县助资,建立了一座木桥。后来,在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年间,由于多次发大水,木桥屡修屡毁,明嘉靖三十二年,由衡水县徐廷等人募资,用了三年的时间,建成了一座石桥,明隆庆三年又被大水冲毁了;后来,由贾从仁等人募资,又把石桥修好了。这样衡水桥建了毁,毁了建,前前后后,经过了二百来年。至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由于滹沱河河床南徙,其支流和滏阳河汇成一条河,于是河水猛涨,桥几乎被冲毁。直到清乾隆年间,当时的直隶总督方观承看到旧石桥残损严重,于是奏请朝廷批准,拨出银子四万七千六百多两,购置石料,准备建一座坚固的石桥。派清河道周元理、通永道玉神保董理,衡水知县陶淑亲自指挥,于清乾隆三十年五月(公元1765年)正式动工。到第二年十月竣工,乾隆皇帝赐名“安济”,故名安济桥,就是现在的这座石桥。

该桥东西两端北侧原建有漳爷庙、玄武庙、龙神庙、安济桥碑亭、关帝庙、八蜡庙、观音堂等古建筑,都早已被毁,现仅存龙神庙碑、八腊庙碑各一通。

1937年10月5日,日寇的火轮由滏阳河南犯,因洪水淹没桥孔,日寇遂将安济桥中孔炸毁,后修复。1946年衡水县政府组织劳力,进行了安济桥下清淤施工并培修堤埝。1956年改用木桥衔接。因年久失修,重型车辆行驶,已有危险。1982年3月,建立衡水市后,把此孔木桥拆除,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同时,对桥栏杆和栏板进行了修饰。

河北衡水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桥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衡水安济桥》由"感同身兽i"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