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敖包大草原

红花敖包大草原是当地的旅游风景区
  • 更新:2020-12-15 09:05
  • 网友“看见班主任”分享
  • 区域:内蒙古包头
  • 地址:内蒙包头红泥井乡境内

红花敖包大草原位于美丽的内蒙古,景色优美,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家乡就在附近,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红花敖包大草原。

红花敖包大草原

红花敖包大草原图片由网友“看见班主任”提供

地理位置

红花脑包大草原是一处草原,坐落在红泥井乡境内,距乡政府15公里,距县城65公里,地处固阳、达茂、乌拉特中旗三角交界处。

介绍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家乡就在附近。当年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在这里与暴风雪抗争,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是在1964年2月9日,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赶着80多只羊到草场放牧。上午10点刚过,天气突变,狂风夹着大雪席卷草原。羊群惊慌了,四处乱窜。小姐妹为保护集体财产,紧紧跟着羊群,在茫茫草原上奔跑了100多里,24个小时,饥饿、寒冷、疲劳使小姐妹倒在了雪地中。当她两被人们发现时,全身已经冻僵,只剩下一丝热气,面羊群却安然无恙。玉荣因为年纪小,追赶羊群时路掉了靴子,冻伤严重,右腿膝盖以下截肢,左脚趾被全部截掉,装上了假肢。龙梅左脚大拇指冻坏截去,其余脚趾成了软骨,现在只能凭脚掌走路。如今,姐妹二人均已工作且生活很幸福。

物产资源

红花敖包草原水土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其地形为平缓的丘陵和平坦草地。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草木茂盛,多禽兽”,非常适宜放牧和狩猎。于是,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匈奴利用这些自然条件,“逐水草迁徙”,过起了“食畜肉、饮奶酪、衣皮革、被毡裘、住穹庐”的游牧生活。匈奴的第一位单于——头曼单于,将当时匈奴部落联盟的中心就设在这里,史称头曼城。公元前三十三年,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出塞,当时单于庭就位于今天的红花敖包大草原一带。王昭君识大体、捐小节,积极辅助呼韩邪单于,竭力促进汉匈和好,保障边塞安宁,并尊重匈奴习俗,忍辱负重地当了两代单于的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先后生下一男一女。昭君出塞后的60年间,汉匈一直友好相处。

面积

红花敖包草原现总面积达5万亩,经过当地政府5年多的网围栏围封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如今草场长势喜人,各种优良牧草、灌木丛生,沙鸡、野兔、百灵鸟、灰鹤、鸿雁等野生动物到处可见。蓝天、白云、绿草、牛羊构成引人入胜、别具一格的自然生态景观。在陶醉于赛马、摔跤、祭敖包、住蒙古包、跳蒙古舞、喝奶茶等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时,还可深切感受当年昭君出塞的历史氛围。另外,红花敖包大草原是成吉思汗的赛马场之一,当年成吉思汗东征西战,-,红花敖包大草原肥美的水草,为成吉思汗养育了优良的战马。盛夏之时,这里空气清新,清凉爽快,骑着骏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繁花似绵的草原,令人心旷神怡。夏秋季节来到草原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真实展现在游人面前,看着齐膝的野草被风吹过,就象银色的波浪一样层层波动,迷人的景色令人遐思。

文化交汇

自生态、地理和历史上,红花闹包大草原具有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的特色。任何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同具体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变迁直接相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历史演变的特殊性,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经过漫长的演化和冲撞,积淀成为今天的文化系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就是这样逐步形成、传承和发展的。它们有其自身内在特质和规律,通过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显示着地域文化的博大和雄浑。

概述

近些年来,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努力下,实行退耕还草,4万亩草原全部用网围栏围住,已封围3年,草场如茵,碧草摇曳生生姿,各种优良牧草,灌木丛生,沙鸡、野兔等野生动物到处可见。浓浓的民族风情是最让游客心旷神怡的寄托,而祭敖包、住蒙古包、跳蒙古舞,喝奶茶、吃手把肉,又具有淳朴和传统的地域特色,是体验农牧民的生活风情的良好处所。闲来一坐,看着齐膝的野草被风吹过,就象银色的波浪一样层层波动,那迷人的景色更会使您心旷神怡。

内蒙古包头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草原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红花敖包大草原》由"看见班主任"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