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浙江 绍兴 越城区

蔡元培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 【近代】
  • 浙江绍兴人
  • 更新:2021-11-02 09:12
  • 网友“安于她梦”分享

蔡元培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总长,也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他曾经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开北京大学学术自由之风,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后提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抗战爆发后,组织成立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战中期病逝于香港!

蔡元培图片由网友“安于她梦”提供

蔡元培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个人生平

1868年出生,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1889年考中举人

1890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1892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1898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1901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1902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

1904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

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12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1917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1919年“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

1927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主要成就

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4、他不仅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的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浙江绍兴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蔡元培》由"安于她梦"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