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浙江 台州 黄岩区

柯俊

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
  • 【现代】
  • 浙江台州人
  • 更新:2021-12-15 16:29
  • 网友“?陌离女王”分享

柯俊是我国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出生于民国时期,毕业于武汉大学,后奔赴英国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和发展的研究,创始贝茵体相变的切变理论,发展了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开拓冶金材料发展史的新领域,促进定量考古冶金学的发展,我国材料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柯俊

柯俊图片由网友“?陌离女王”提供

浙江黄岩人,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

个人生平

1917年6月23日,柯俊生于浙江黄岩。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来到天津,先就读于河北省立第一中学。

1932年9月,柯俊入读河北工业学院高中二科。 

1934年,柯俊入读河北工业学院化工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柯俊辗转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得到著名文学家关文瑛、物理化学教授邬保良等的教益,奠定了他在这一学科的基础。 

1938年,柯俊毕业经姚南枝介绍到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工作

1938年7月~1944年11月,他先后在越南、缅甸、昆明和印度等地工作,深得当时经济部长翁文灏的信任。在昆明期间,他深受著名物理学家叶企荪的影响,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获学士学位。

1942年11月~1944年11月,柯俊任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和资源委员会玉门油矿驻印度代表,在此期间他曾到塔塔钢铁厂实习。

1942年,派驻印度,曾在印度塔塔钢铁厂实习。

194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同年12月,柯俊获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学术奖金,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理论金属学系、剑桥大学晶体学系学习,并先后担任英国焊接研究院研究员、钢铁研究协会研究助理。

1948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自然哲学博士学位,从事合金中相变机理的研究,并担任理论金属学系讲师享有终身任命。

1951年,柯俊获得终身讲师任命。

1953年8月,携妻挈子绕道印度,经香港返抵广州。

1954年,在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先后任北京钢铁学院金物教研室主任、物理化学系主任、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

1956~1959年,兼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及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叶企荪的副手。

1956~1979年,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化学系主任

1979年任副院长

1984年至今任校长顾问、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4年,开创组织并亲自参加利用现代仪器研究考古金属文物进行中国冶金史的研究。

1976年起,柯俊与褚幼义、贺信莱、余宗森等人开始进一步开展硼钢的研制,系统研究微量硼在钢中作用的机理,用径迹显微照相技术进行“硼在晶界非平衡偏聚的研究”。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1984年5月,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授予他荣誉理学博士称号。

1989年,英国萨瑞大学名誉博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长。 

1992年,亚太地区电子显微镜年会柯俊主持。

1994年,柯俊参加起草的《改革高等工程教育增强中国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咨询报告,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国家教委的高度重视。

1990年,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授予他第二届“桥本初次郎奖”。

1998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第十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上,郭可信分别向柯俊、朱静颁发了“钱临照奖”。

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柯俊指导北京科技大学的973项目组抽出人员成立了一个专题组:新一代钢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研究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主要成员有:柯俊、柳得橹、傅杰、康永林等以及研究生若干人,与广州珠江钢厂进行合作研究,实行了老中青结合、跨专业结合以及产学研结合的研究路线。 

2001年,柯俊再访英国专程去导师汉森教授墓前缅怀。

2017年8月8日早晨7:30左右在北京中日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主要成就

几十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理,至今在英、美、德、日、俄学者中仍为贝茵体形成机理的主流学派。50年代首次观察到钢中马氏体形成时基体的形变和对原子簇马氏体长大的阻碍作用80年代系统研究铁镍钒碳钢中原子簇因导致蝶状马氏体形成,发展了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指导开展微量硼在钢中作用机理的研究。领导并亲自参加中国考古冶金史的研究,阐明中国生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作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浙江台州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柯俊》由"?陌离女王"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