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江苏 苏州 吴中区

范仲淹

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 【宋】
  • 江苏苏州人
  • 更新:2021-12-27 16:21
  • 网友“北悸安凉”分享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后任兴化县令、开封府知府等职,因秉公直言屡次遭到贬谪,后宋夏战争爆发,与韩琦一起镇守西北,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后拜宰相,发起“庆历新政”,遭到保守派的打击,自请出京,后在任上去世,被追谥为“文正”同时他也是宋朝著名的散文家,其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广为流传。

范仲淹图片由网友“北悸安凉”提供

范仲淹

端拱二年(989年)出生,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便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

天圣三年(1025年),张纶奏明朝廷,仁宗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

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亲谢氏病逝,范仲淹辞官守丧,工程由张纶主持完成。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南京应天府宁陵县。

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十二月,仁宗征召范仲淹入京,任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历任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

庆历三年(1043年),西北边事稍宁后,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因遭到反对,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宋钦宗“褒赠近世名臣”,特赠范仲淹为魏国公。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帝颁诏“以宋臣范仲淹从祀孔庙”,称“先儒范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又允许其从祀于历代帝王庙。

文学成就

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点在于政而不在于文,在价值取向上与扬雄、王勃、韩柳以及宋初复古文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复古精神,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

主要作品

《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

江苏苏州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范仲淹》由"北悸安凉"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