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广东 广州 荔湾区

何香凝

近代民主革命家、女权运动先
  • 【近代】
  • 广东广州人
  • 更新:2022-02-21 10:25
  • 网友“匿名。”分享

何香凝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女权运动先驱,出生于晚清时期,是革命家廖仲恺的夫人,早年结识孙中山先生,积极参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后加入同盟会,也是第二个女会员,孙中山去世后,秉承孙中山的遗志,继续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是民革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何香凝图片由网友“匿名。”提供

何香凝

1878年出生,原名谏,又名瑞谏,自号双清楼主,祖籍南海县神安司大通堡(今东漖镇海南村棉村),出生于香港。其父何炳垣是香港一大地产商,支持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1897年,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

1902年,她与廖仲恺东渡日本留学,何香凝先进东京日白女子大学,后转入女子师范预科就读。

1903年,何香凝夫妇于东京就结识了孙中山,并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1905年她第一批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二个女会员。

1908年改入东乡女子美术学校,在高等科学习绘画

1910年秋在美术学校毕业。

1911年春,何香凝回到香港,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何香凝随同廖仲恺回到广州。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何香凝先后出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同中共妇女领袖蔡畅、邓颖超等真诚合作,开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

1913年,何香凝逃亡日本。

1914年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回国参加讨伐袁世凯和护法运动,坚决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2年6月14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变后,在东莞石龙诱捕了廖仲恺,囚禁于广州北郊石井兵工厂。廖被囚禁了60多天,后经何香凝等竭力营救获释。何香凝当即偕同廖乘船离穗赴港转沪,继续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斗争。

1925年1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重,何香凝入京护理,她是孙中山临终时口授遗嘱的在场证明人之一。此后,她更加坚定地秉承孙中山的遗志,实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刺杀身亡,何香凝目睹一切,悲愤至极,立志要和国民党右派斗争到底,她毅然将子女送到共产党队伍。为配合北伐战争,何香凝组织慰劳队和救护队,随军出发至南昌、汉口等地。

1927年4月,联名发表《讨蒋通电》,参与发动讨蒋运动。在“八•一”南昌起义中,何香凝被列名为革命委员会委员。

1929年离开广州,先后赴伦敦、巴黎等地,靠作画维持清苦的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回到上海举办“义卖画展”,筹款支持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并组织国难救护队开赴东北支援义勇军抗日。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何香凝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亲任主席,大力开展支援军队物资、药品的慰劳活动。在上海成为战地以后,她移居香港,继续组织当地各界支援前线。

1941年1月18日,何香凝与宋庆龄、柳亚子、彭泽民等电斥蒋介石以武力进攻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破坏团结抗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何香凝辗转到了广西桂林、平乐、昭平等地,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并带着媳妇和两个小孙在桂林郊外养鸡种菜,并以卖画度日,生活异常清苦。拒绝蒋介石的钱财。

1946年秋,何香凝与李济深、陈此生等国民党民主派在广州市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她担任中央常委。

1948年在香港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年5月,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声明,声明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1949年4月,何香凝到达北京,出席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依照她的遗嘱,遗体安葬于南京孙中山陵侧,与廖仲恺合墓。

广东广州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何香凝》由"匿名。"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