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山东 青岛 胶州市

匡常修

山东著名的道士
  • 【现代】
  • 山东青岛人
  • 更新:2020-12-14 10:45
  • 网友“远妄”分享

匡常修是山东人,是山东著名的道士之一,原名叫匡桂林,出家后才改名为匡常修,一生以弘扬道教为己任,后来振兴医学,弘扬武术,名扬于世,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他的相关介绍吧!

匡常修图片由网友“远妄”提供

匡常修

原名匡桂林,字华泉、和阳,号山原,别号卧云居士、一道人。胶州人。

1930年在崂山拜其叔匡真觉道人为师,先后在崂山白云洞、明霞洞、凝真观、太清宫修行,为全真道金山派道士。

1952年当选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956年参加崂山佛道教生产合作社,为医药组负责人。“文革”期间被遣回原籍,仍为百姓行医治病。

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后,回崂山太清宫任监院。爱好道乐、绘画、诗词,著有《玄真篇注解》、《本草诗编》等。

人物生平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农历二月四日生于胶州城里,先后住胶州城翰林院、郭家庄、蜈蚣街、辛街。祖籍胶县王台镇石灰窑村,祖父自小务农,家境贫寒,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借邻居场院屋(俗称团瓢)栖居,给地主扛活糊口,直至扛锄饿死于门前。

父亲匡松,从小给地主放牛,后来迁居胶州城里谋生,主要靠推小车卖脚力

匡常修自6岁起,即帮父亲拉车,7岁时,有一天给父亲拉车到东营,来回走了70里路,年幼的匡常修累得连车绳都拉不直

民国元年(1912年),匡常修8岁入学堂读书。两年半之后,因母亲生病而辍学,后母亲病故。匡常修在少年丧母的悲痛中更加奋志,民国五年(1916年)改入私塾,拜董纪惠为师,在贫困中又发愤攻读两年,先后读了4年半书。

民国七年(1918年),匡常修14岁,因家庭生活所迫,便停学和同里车氏结婚。连续生子养女,生活更加困苦,匡常修便踏入社会开始谋生计,先后去高家同聚福糕点铺、衙门粮房、坊子街同兴福学徒,业余读书、习武。

民国十年(1921年)匡常修17岁,去青岛四方胶县籍高家兴华店学鞋匠,学成后,去王台高家鞋庄当伙计。

民国十一年(1922年),匡常修18岁,返回胶城,自己先后独立经营全真靴子店、新大鞋店。鞋业开成后,匡常修让给二弟经营,自己另攻中医,业余习武,带徒弟,医道武术大进。

民国十四年(1925年),匡常修21岁,说服了妻子,背着父亲,到胶南县卧云庵出家做了道士,后日本鬼子烧了庙,又返俗归里。

民国十九年(1930年),匡常修26岁,其妻车氏病故。次年,早有出家之心的匡常修遂撇家舍子只身去了崂山白云洞,在那里拜了白云洞二当家即匡常修的二叔俗名匡梦辰、道名匡真觉为师,匡真觉系武当派传人李士卿的徒弟,道术武功俱深。匡常修从此当了崂山道士,先后住持在白云洞、明霞洞、凝真观、太清宫,悠悠36载。

1966年6月,为人所共知的原因,匡常修被遣返回原籍胶县,在城关中云生产队当了14年医生。

1980年5月,青岛园林局又将匡常修请回崂山,任太清宫监院。

主要著作

道教方面的,有《乾元丹指》、《坤元丹指》和《道德经》;

武术方面的,有《武林别传》、《武当别传》和《急急丛刊》;

气功方面的,有《道家气功》;医学方面的,有《养生三字经》和抄录的《180种丹药方集》;

小说方面的,有武侠小说《万里情侠传》、《双华山》、《紫电青霜记》和《剑光银影》。

山东青岛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匡常修》由"远妄"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