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四川 德阳 绵竹市

张浚

南宋初年名臣
  • 【宋】
  • 四川德阳人
  • 更新:2021-06-02 11:31
  • 网友“我心透心凉”分享

张浚是南宋初年的名臣,是宋徽宗时期的进士,苗刘之变的时候,勤王有功,担任枢密院事,后在建炎年间,提出经营川陕的建议,并且谋求北伐,宋孝宗时期奉命北伐,初战告捷,但因为部下不和,符离之战大败,但因主和派排挤,最终北伐无望,病逝后被追谥为忠献!

张浚图片由网友“我心透心凉”提供

张浚

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人。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学者。

个人生平

政和八年(1118年)中进士,北宋末官至太常寺主簿。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高宗即位前夕,张浚自京师投奔南京,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

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因与一味求和的黄潜善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已被出为兴元知府,被宋高宗留任为礼部侍郎。同年十月,张浚兼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从此参与抗金的军事活动。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

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三年,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但他训练新兵,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也使江淮也赖以安宁。

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没立、乌鲁、折合等攻和尚原,吴玠乘险击之,金人大败。完颜宗弼亲自出马,吴玠及其弟吴璘又大破之。这就是吴玠的大散关和尚原之战。张浚论功升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

绍兴四年(1134年),被召至临安,后谪居福州。

绍兴五年(1135年),出任右相,都督岳飞镇压杨幺起义。

绍兴六年(1136年),部署诸路军马北伐金朝扶植的刘豫政权﹐进取中原。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二十五日,问安使何藓自金燕山府,带回了金右副元帅完颜宗弼亲笔书函,证实了道君皇帝与宁德皇后,皆已驾崩于金五国城。

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张浚被贬谪至永州居住。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高宗以宋金和议大赦,张浚复官﹐因多次上书反对高宗﹑秦桧与金议和﹐被排挤出朝。二月,出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大使。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同月,授张浚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免去奉朝请官。

绍兴十二年(1142年)封和国公。

绍兴十六年(1146年)七月,张浚上奏备战抗金,秦桧大怒,张浚被罢去检校少傅、节度使、国公官爵,只保留文阶官特进,以提举宫观

绍兴二十年(1150年)又移往永州居住。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死。十二月,张浚被重新起用,恢复观文殿大学士职衔及和国公爵位,任判洪州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十月,张浚再次被贬往永州居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正月,起用张浚任判潭州,十一月又改为判建康府,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才任命张浚专一措置两淮事务兼两淮及沿江军马,全面负责江淮防务。

隆兴元年(1163年),封为魏国公,都督江淮军马渡淮北伐,收复宿州)等地,后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

隆兴二年(1164年)三月,张浚还奉诏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同年八月,张浚在余干病逝,孝宗闻讯后“震悼”,为之辍朝,追赠太保。

主要作品

张浚对于《周易》钻研得很精深,著有《易解》及《杂说》十卷,对《书》、《诗》、《礼》、《春秋》也都有注解,有十卷,奏议二十卷(现多亡佚)。又著有《中兴备览》

张浚书有《谈笑措置帖》,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馆。又有《远唇帖》。

四川德阳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张浚》由"我心透心凉"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