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指南 生活指南

英歌舞领头为何要拿蛇

  • 作者:魑媚@
  • 发布于:2024-02-05 09:20
  • 来源: 网络
  • 我要留言

当提到广东这个地方,很多人会自然地想到它著名的景点、特色小吃、历史文化等方面。为了方便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地方,我们的本地屋今天特意编写了英歌舞领头为何要拿蛇相关内容,为你呈现出这个地方的更多细节和独特之处。

英歌舞中的舞蛇是源自闽南民系对蛇的崇拜。

队伍中必有一人扮时迁,手执布制长蛇,穿梭腾跃,调整队形,交流舞姿动作和舞蹈图形信息,前棚舞蹈队伍表演时,敲击着木棒和小鼓,伴随着“冬冬喳,冬冬喳,冬冬喳”的英歌锣鼓节奏,紧凑整齐地以优美的舞姿,演出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和编演表现攻城战阵的舞图形。威武壮观,具有强烈的感人艺术魅力,给观众以振奋昂扬的感受,激发人们扮英雄、学英雄的积极进取精神。 英歌舞传统的舞蹈动作和艺术图形,一般有“挑槌”“拜年”“洗街”“布田”“麦穗花”“田螺圈”“揽槌”“眼镜框”等。

英歌舞领头为何要拿蛇图片由网友“魑媚@”提供

甲子英歌完整队列有107个好汉,比梁山108条好汉要少1人,分前部和后部。前有手舞神蛇的“时迁”开道进行表演。舞台队列分6队,分前24人(即八卦24纯阴),后12人(即八卦12纯阳),由“李逵”“杨志”等36条好汉领队。他们画不同的脸谱,头戴雉尾双龙武生冠,身着白襟环花束袖黑衫,腰束腰牌兵器,脚踏侧佩铃草鞋,手执双棍或单小棍和小铃鼓,随着“咚咚,隆咚咚"的锣鼓节奏,迈着传统武当太极蜈蚣步子,步调一致,齐声共舞。

甲子英歌有削槌、伏槌、掺槌、穿龙等表演动作。表演时,队伍整齐雄壮,随着英歌表演交换走动,形成太极八卦图等队形图案,动作整齐,气势雄壮,展现出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深受群众和海内外侨胞的赞赏和喜爱。

甲子英歌舞带有戏剧的角色和情节性。表演时,先由手舞银蛇的“时迁”领头,往前冲杀,接着手握双木棒的“武畔”24人、手提小铃冬鼓的“文畔”12人,个个脚穿系着小铜铃的草鞋,由“李逵”带领列成两队紧跟而上。舞蹈进行中,两个花鼓婆踩在花鼓公肩上,沿着舞队街道交替来回,使整个舞蹈风格,既刚劲豪迈,又轻松活泼。

以上就是英歌舞领头为何要拿蛇的全部内容了,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本地屋网。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英歌舞领头为何要拿蛇》由"魑媚@"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