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景点 江西 宜春 靖安县

李洲坳东周墓葬

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
  • 更新:2021-01-20 17:31
  • 网友“唯莪獨譐℡”分享
  • 区域:江西宜春
  • 地址: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李家自然村

李洲坳东周墓葬是靖安县水口乡的一个东周时期的墓址,出土了很多种类的文物,历史悠久,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起到了作用,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墓址吧!

李洲坳东周墓葬

李洲坳东周墓葬图片由网友“唯莪獨譐℡”提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由网友“唯莪獨譐℡”提供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位于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李家自然村,2006年12月30日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7年1月6日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县博物馆正式发掘。

墓葬介绍

墓葬位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茅屋组李洲坳山东坡,是有封土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葬。原封土高约12米,封土底部为圆形,直径30-35米。在封土的正中下方位置,挖有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穴。

墓穴南北长14.5米,东西宽11.3-11.7米,墓口至底部深约4米。墓穴四壁陡直,表面抹有一层青膏泥作为保护。墓葬东壁南端挖建一东西向斜坡墓道,与东壁基本垂直,墓道宽度3.2米,坡度25度。

墓穴底部东南高,北部低,不甚平整。填埋时,先在墓底垫厚40-60厘米的青膏泥,使底部平整。在青膏泥上放置棺木47具。在棺木底部,普遍垫有一层竹席;竹席上还保存有十分清晰的捆绑棺木的竹绳。

这些竹绳、竹席层次关系清楚,没有明显的打破关系。棺木用多层竹席包裹,下葬之后,再次用青膏泥覆盖墓葬及棺木;之后用厚约10厘米的黄土覆盖棺木及墓底,夯打并火烤,形成致密的包裹层。黄土包裹层比较明显的分3个区域。主棺所在的C区,首先封裹并火烤,单独享用墓葬东南一角,单独成小冢,然后是A区和B区。埋葬后墓底形成3个小冢。

墓穴内填土由北往南逐层夯筑填起,分4层,每层填土颜色均有所不同,各层之间有大块石块间隔。填土深度达到墓葬开口后,开始扩大面积封土。棺木主要为东西向分布,排列密集,大小基本一致,大多数保存完好。棺木均上下半圆形结构,用原整木对半剖开,然后用斧、锛类工具挖成。棺木多数东西向,少数南北向;死者多数头东脚西,仰身直肢,少数为侧身屈肢。

下葬时使用纺织品匹料或竹席包裹尸身,有的可能未穿衣物。随葬品放置在死者脚边或脚边的竹笥之中,最多随葬19件,最少3件。随葬品组合有小型青铜手工加工工具、木质纺织工具、竹质纺织工具和陶纺轮、漆勺等。少数随葬原始青瓷器、青铜鼎、彩绘漆剑。棺木中有22具发现有人类遗骸。人类遗骸能够检测的个体均为女性,年龄15-25岁。死者少数为侧身屈肢,多数仰身直肢。

出土文物

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其中竹木器144件,漆器12件,玉器13件,青铜器30件,原始青瓷器7件,金器1件,金属器5件以及纺织品300余件。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人体骨骼标本。

价值意义

李洲坳东周墓葬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埋葬风格独具特点,为全国仅见。出土的丝织品文物,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的丝织品,其中的染色织锦服饰,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服装,可以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历史和文化史。

江西宜春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墓葬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李洲坳东周墓葬》由"唯莪獨譐℡"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