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景点 天津 河东

海河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
  • 更新:2020-12-10 09:10
  • 网友“浅唱、淡夏”分享
  • 区域:天津河东
  •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附近

海河流域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今天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关于海河的相关内容吧!

海河图片由网友“浅唱、淡夏”提供

地址

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附近

介绍

海河,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古时统称”九河“,宋朝时,海河干流为界河下游段,金、元时改称直沽河、大沽河。海河这个名字始见于明末。直到清代,直沽河等名称才逐渐被海河这个名字所取代。

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组成。以卫河为源,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全长1,050公里;以漳河为源,发源于山西长治市,全长1031公里。其干流,又称沽河,海河干流,自子北汇流口(大红桥东)至大沽口(海河防潮闸处)长度应为76公里;自三岔河口(或金钢桥)至大沽口应为73公里左右(有媒体显示72公里)。 

海河水系支流众多,各支流河床上宽下窄,进入平原后,又因纵坡减缓,河床淤塞,河道泄洪能力大减,两河道之间却形成封闭型的河间洼地。洪水季节,河堤也易溃决。河北平原也就成了洪、涝、旱、碱经常发生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根治海河,情况有所转变。

名称演变

海河干流地处“九河”下梢天津市,北宋时称为界河,亦称直沽河、大沽河、沽水、沽河等。“海河“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徐光启写的《粪壅规则》中,直到清康熙中叶界河、直沽河诸称才为海河所替代。海河干流之称,是1966年在编制的《海河流域防洪规划(草案)》中才首次这样使用。

形成演变

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以及华北平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考古调查,在五千多年前,天津附近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以后的地壳变动,沿海大陆架逐渐上升为陆地,那时海河各支流及黄河均分流入海。这些河流发源于山区,从山区冲下来的大量泥沙,流至山前,由于河槽纵比降减少,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下来,逐渐在山前形成若干个冲积洪积扇。其中黄河的沉积作用最大。长期的沉积使各河冲积洪积扇不断加大,以后连在一起,形成了河北平原。各河顺地势流向最低的天津附近入海,于是扇状的海河水系的雏形逐渐形成。

海河水系形成的过程又是各河下游迁徙改道的过程。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南北迁徒,据史书记载,从春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两千多年中,黄河决口改道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改道的范围,北经海河河道,南夺淮河河道入海,黄河每次变迁都对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变迁带来很大影响。

在春秋时期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从浚县改道,经河北省大名县、交和县至天津东南入海。大致循现代的卫河、清凉江、南运河一线。当时黄河以北的呼沲河、泒河(后称沙河)、滱水(后为唐河)、治河(后为永定河)、沽水(后为北运河)都经天津附近的洼淀分流入海,海河水系尚未形成。

到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又发生改道,南徙至山东利津入海。海河水系曾一度摆脱了黄河的影响。在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在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疏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几条运输渠道,把河北平原上几条大河连接起来,从而使分流入海的各河,在天津附近汇流入海。初步形成了海河水系。

后来,由于黄河的迁徙、改道,曾几次侵夺海河水系。如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从河南濮阳决口,改道北流。由青县、天津入海。从北宋以后,海河水系受黄河的影响逐渐减小,到明万历年初黄河夺淮入海。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又改道北徙,在山东利津入海,海河水系就很少受黄河的影响。

天津河东最新景点

您可能对下列海河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海河》由"浅唱、淡夏"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