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 广东 广州 番禺区

刘锡鸿

清末官员、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 【清】
  • 广东广州人
  • 更新:2022-02-17 18:11
  • 网友“落敗的唯美”分享

刘锡鸿是清末官员、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道光二十八年的举人,后担任幕僚,镇压捻军,入郭嵩焘的幕府,跟随郭嵩焘担任驻英参副使,因和郭嵩焘积怨,互相攻讦,最终被召回国内,担任光禄寺少卿,弹劾李鸿章而被革职,后病逝。

刘锡鸿

原名刘锡仁,字云生,广东番禺县捕属人。原籍广东新会。是中国19 世纪60 年代清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反洋务论者,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于1876年任清朝驻英使馆副使和出使德国大臣,并兼任驻奥匈、荷兰公使。他可以被称为近代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节。

个人生平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考中举人。早年从广西左江道张敬修襄赞军事,镇压两广三合会,旋补刑部员外郎。后随毛昶熙督办河南团练,镇压捻军。

同治二年(1863年),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时刘已回广东,因性情孤傲,与乡人议论多不合,颇为失意,郭嵩焘爱其才,怜其不遇,极力栽培。

同治三年(1863年),郭嵩焘设立省团总局,请刘办理团务。

光绪元年(1875年),郭嵩焘授福建按察使,三月,上书恭亲王,论海防事宜,提出4条建议,但实际上,刘锡鸿虽仍与郭嵩焘交好,而观点并不相同,他主张的“朝廷政教”,不含有学习西方的意义,而仍是“责罚严明,用人得当,以立天下之纲纪”。七月,郭嵩焘任出使英国钦差大臣。刘锡鸿积极营谋随同出洋,最终在李鸿藻的帮助下充出使英国副使,目的是牵制郭嵩焘。翌日晚,刘访郭嵩焘,责以不应只保举他为参赞,言词激愤,两人从此成为仇敌。刘锡鸿公开宣称自己受命于军机大臣,事事与郭嵩焘为难。

光绪三年(1877年),两人以中国驻英国使节的身份在英国参观游历,关系还算和睦。但是,国书未列副使名事件和领薪水事件使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终于总爆发。两人互相攻讦,他先后参郭嵩焘“三大罪”“十款”,而郭嵩焘参他滥支经费

光绪四年(1878年)同时被召回国。回国后,刘锡鸿继续担任光禄寺少卿,最后因为批评攻击李鸿章“跋息不臣,俨然帝制”而被慈禧革职

光绪十七年(1891年)去世

主要作品

《英轺私记》、《日耳曼纪事》、《刘光禄遗稿》等。

广东广州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刘锡鸿》由"落敗的唯美"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