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著名历史学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 【近代】
  • 山东聊城人
  • 更新:2021-08-13 11:34
  • 网友“南风悄悄吹”分享

傅斯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出生于清末,自幼刻苦学习,后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学习国文,提倡白话文,后提倡新文化,五四运动的时候,担任游行总指挥,受到胡适的影响,退出学生运动,后继续学习,解放胜利前夕前往台湾,后因脑溢血病逝!

傅斯年图片由网友“南风悄悄吹”提供

傅斯年

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个人生平

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初字梦簪。祖籍江西永丰,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夏,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与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傅斯年担任学生运动总指挥,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负笈欧洲,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院,研究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

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

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此后数年,他一直工作在学界,掌管过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的校政,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

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立蒋介石,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1932年10月出版了《东北史纲》一书,针对日本学者“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反动言论,从历史角度详细地论证了东北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观。

1937年,赴重庆,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担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

1939年5月,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同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

1950年12月20日上午,傅斯年在台湾省议会答复教育行政质询时过度激动,突患脑溢血逝世于议场,享年55岁。

山东聊城最新名人

网站声明: 本站《傅斯年》由"南风悄悄吹"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