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指南 生活指南

湘豫名校联考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

  • 作者:凉心女神经
  • 发布于:2023-03-29 11:48
  • 来源: 网络
  • 我要留言

24.《诗经》三百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相符,形式也多是整齐的四言诗,涵盖的地域极广,体系完整且内容丰富。因此有学者推测,《诗经》应当是周王朝通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据此可知,《诗经》

A.创作方法受到广泛认同              

B.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C.体现对区域文化的整合              

D.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端

25.据记载,秦朝初步确定了乡官制度,有秩、啬夫、游徼等行政吏员与三老以及治安亭吏(介于乡与里之间),共同构成权力中介,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这表明秦朝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权力制衡机制已经形成

C.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强化            

D.地方治理体系有所完善

26.据考古发现,唐代犁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但大体有四种形式: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蛇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            

B.冶铁业的技艺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            

D.农业生产得益于手工业进步

27.明朝从嘉靖即位起,内阁首辅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嘉靖朝,首辅杨廷和坚持与世宗对抗,直至被迫辞职。严嵩任首辅十余年,利用世宗不理政务的机会,“俨然以丞相自居,凡府部题奏,先面白而后草奏”。这表明首辅制度

A.源于皇权政治现实需要            

B.导致中枢权力运作异变

C.推动了相权进一步独专              

D.削弱了内阁的议政功能

28.洋务运动时期,丁宝桢任四川总督之时曾设“机器局”,以铸枪为当时的要务。但继任的刘秉璋则以为用“更贵之价,铸无用之枪,殊不合算”,遂将“各项洋枪暂停铸造”。与此同时,张之洞迁湖广总督,奏请将粤省枪炮厂移设湖北汉阳。这反映出洋务运动中

A.官督商办模式成为主流              

B.地方督抚势力开始抬头

C.区域间产业不均衡加剧              

D.企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

29.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围绕“建立民国”这一中心展开的。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将“直接民权”作为民权主义的核心思想内容写进了纲领性文件《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之中。这种发展

A.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做了准备      

B.顺应了反帝反封的时代潮流

C.说明孙中山革命立场发生变化      

D.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

30.1937年4月,广州市财政局颁布了广告管理及征捐章程,其中规定,“发布国货广告免纳广告捐,惟须缴验官厅国货证明书登记证,或褒奖状照并摄具影片,呈经财政局核准,领取免征国货广告捐证,方准免纳”。广州市政府的做法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B.抵制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

C.推动广州成为国货广告业的中心    

D.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31.1954年,全国供销社总社党组《关于农村初级市场座谈会向中财委的报告》中提出:“对于摊商小贩……有土地可以足够维持生活或有其他生产技能者可以动员其回家生产”“对于一部分有经营能力、可靠小贩或串乡货郎担,可根据需要组织他们替合作社代购或代销”。其出发点在于

A.配合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          

B.迎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

C.减轻城市发展的人口压力          

D.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32.雅典在审判过程中,规定原告、被告双方都必须亲自到庭并作法庭辩论。证人也必须出庭而且要写书面证词,宣誓不作伪证。原告和被告双方经过法庭辩论之后,法庭才作判决。判决由全体陪审员采用无记名投票作出,以投票的多数作为最后的判决。这些规定

A.体现了公民自由受到限制            

B.旨在维护城邦集体利益

C.反映了雅典民主流于形式            

D.有利于审判的公平公正

33.下面为19世纪德国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创作于1818年的名画——《旭日下的女人》,这轮生机勃勃的旭日看起来有种超凡、神秘的气质。画家将“光的辐射波”,比喻为“永恒生命之父的画像”。该画作体现的艺术风格是

湘豫名校联考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图片由网友“凉心女神经”提供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34.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召开前夕,主办方雇人挨家挨户低价推销会员券,并取消建造世博会标志性建筑计划,大幅降低场馆造价。而1939年纽约世博会,纽约市长从联邦政府争取到占全国1/7的复兴资金,修建地铁、公路并建造了255个体育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                

B.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的改变

C.应对法西斯侵略扩张                

D.企业对利润空间的过度追求

35.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拉美一体化合作战略,还有非洲的发展战略等对国际和地区局势发挥了重要影响,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力军。这些变化反映出

A.世界政治多样性改变原有国际政治格局

B.区域经济集团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C.第三世界的崛起助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D.区域经济集团促成了国际民主化的实现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中国古代美育和道德教化有很多研究,下面是两位相关学者的论述:

湘豫名校联考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图片由网友“凉心女神经”提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一方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嘉靖年间,明世宗先后颁布一系列限制土地兼并的法令,包括:废除“皇庄”;禁止勋亲奏讨土地;禁止百姓将土地献给豪族等。此外,世宗还派御史沈阳清夺隐冒庄田16000余顷,还之与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世宗又颁布了《宗藩条例》,一是通过“俸米折钞”的办法,削减宗藩的俸禄;二是对假冒者进行裁减。同年,世宗派庞尚鹏到江南推行“十段锦法”,打破以户为编审单位的界限,而将每十甲应役田地分作十段,每段丁粮大致相等。赋税徭役,逐年按段编派,每十年一轮。凡官吏、举人、监生、生员及军灶匠丁等按例应优免者,开列名单于每甲名册前,如某在各甲内俱有丁粮者,只在一甲内优免,其余则与民一体承担。又推行了如下措施:提携亲民之吏,使之尽职尽责;地方官要招抚流民,一切额外的税赋全部取消;恢复明初重农抑商的政策,非农家子弟不得做官等。

——摘编自万永彬《明朝嘉靖末年的农村经济改革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世宗改革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世宗改革的意义。(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爆发后,以往那种为将军们所熟悉的机动作战样式迅速地被刻板的堑壕对峙所取代,面对以铁丝网和重机枪为主所构成的严密防御工事,进攻一方总是在白白浪费大量生命之后而几乎一无所得。于是,一种能够冒着枪林弹雨压倒这种防御体系的机械手段便成了交战各国孜孜以求的对象。在经过了英、法、德、奥匈各国的设计师们一系列搭载机枪的履带式拖拉机、移动火炮、装了钢板的四轮汽车等不着边际的奇思妙想后,第一种具有突破意义的设计,终于在1915年秋天的英国诞生了。这个集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等多项技术门类于一体的新鲜事物获名“小游民”,即后来的坦克,相当于是一种披挂着钢板的加强型拖拉机,它能够碾轧遇到了障碍物,同时可以用车载的武器向敌人开火。

——摘编自阿廖沙《战车的黎明——英国坦克一战欧陆战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坦克诞生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坦克在一战中的作用。(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成仿吾(1897—1984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精通德、英、日、法、俄等五国语言。1921年他和郭沫若、郁迭夫创立创造社。他撰写和翻译了许多论文、小说和诗歌,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和犀利激烈的文学批评,成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发表的《论译诗》是当时最著名的译论文章。在文章中他提出了翻译的方法即表现翻译法和构成翻译法,还提出“理想的译诗”标准。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流亡欧洲,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35年到达陕北后,成仿吾和徐冰合作翻译《共产党宣言》,该译本是根据德文直接翻译的新本子,更准确传达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1939年,他带领几千名学生奔赴敌后,创建华北联合大学并出任校长。成仿吾的人生道路是知识分子从苦读旧学到追求新知,由“文化人”到“革命人”转变的典型。

——摘编自郭鑫《忠诚的革命翻译家——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成仿吾一生的主要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成仿吾由“文化人”向“革命人”转变的原因。(7分)

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湘豫名校联考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图片由网友“凉心女神经”提供

24.C【解析】本题以“《诗经》”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材料表明,《诗经》各个部分的组成具有对各个地方区域文化整合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诗经》创作方法受到广泛认同,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诗经》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

25.D【解析】本题以“秦朝乡官制度”为切入点,考查秦朝政治制度。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中“秦朝初步确定了乡官制度”“有秩、啬夫、游徼等行政吏员与三老”“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地方治理体系有所完善,D项正确。A项“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材料并无体现;材料所述行政吏员、三老、治安亭吏,并非是制衡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

26.D【解析】本题以“唐代铁农具”为切入点,考查唐代农业经济。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材料反映出唐代的犁铧出土地点广泛且形制不同,这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生产工具,这得益于当时手工业的进步,D项正确。铁农具是官营的,排除A项;B项“领先世界”在材料中缺乏相关信息;材料仅仅反映了犁铧这一铁农具的不同形式,并没有铁农具多种多样的反映,排除C项。

27.A【解析】本题以“内阁首辅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君主权力的加强。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中“内阁首辅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利用世宗不理政务的机会”等信息可知,嘉靖时期,出现杨廷和、严嵩等人被罢黜和独专首辅的现象,主要源于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争论以及世宗不理政务,这说明皇权的现实需要和君主的好恶决定了首辅的任期长短和权力大小,这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A项正确。B项错在异变,权力运行机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宰相已经在明朝初期废除,排除C项;首辅出现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削弱说法错误,排除D项。

28.D【解析】本题以“洋务企业发展的路径不同”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中“洋务运动时期”“以铸枪为当时的要务”“刘秉璋”“铸无用之枪,殊不合算”“各项洋枪暂停铸造”“奏请将粤省枪炮厂移设湖北汉阳”可知,在洋务运动期间,地方各省督抚因个人喜好等因素左右洋务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受个人因素影响,缺乏顶层设计,D项正确。材料与洋务运动的企业运行模式无关,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不同区域间产业发展状况对比,排除C项。

29.B【解析】本题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这一思想转变顺应了反帝反封的时代潮流,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30.A【解析】本题以“广州市财政局颁布的广告管理及征捐章程”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市财政局规定国货广告满足一定条件后即可免税,这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A项正确。B项“抵制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并不相符;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31.A【解析】本题以“《关于农村初级市场座谈会向中财委的报告》”为切入点,考查社会主义改造。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中“1954年,全国供销社总社党组”“摊商小贩”“根据需要组织他们替合作社代购或代销”可知,1954年,国家开始对小商小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目的在于配合“一五”计划的推进,A项正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当时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C项发生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材料涉及农村初级市场改造,与区域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

32.D【解析】本题以“雅典审判过程”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材料体现了雅典的审判程序详细、规范、慎重,这有利于审判的公平公正,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审判过程中的变化,并未体现公民自由受到限制,排除A项;“维护城邦集体利益”“民主流于形式”材料均未体现,B、C两项错误。

33.A【解析】本题以“名画《旭日下的女人》”为切入点,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德国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创作于1818年的名画”“这轮生机勃勃的旭日看起来有种超凡、神秘的气质”“光的辐射波”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画作《旭日下的女人》体现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故选A项。其余选项均与画作体现的艺术风格不符。

34.B【解析】本题以“芝加哥世博会到纽约世博会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罗斯福新政。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可知,纽约世博会是1939年,当时美国处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B项正确。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这一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新的经济政策的推行,与法西斯扩张无关,排除C项;追求利润应该尽可能降低成本,而不是大规模修公路、铁路和体育场馆,D项错误。

35.C【解析】本题以“第三世界的崛起”为切入点,考查二战后世界的经济与政治。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中“亚太地区”“拉美”“非洲”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的崛起助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政治的多样性,排除A项;B、D两项表述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41.(25分)【答案】

(1)特点:由国家及政府主导;用法律手段加以保证;以国家财政作基本保障;覆盖面广且体系健全。(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历史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一定范围内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但过度的社会保障容易产生一些弊端,如加重了国家负担、助长了懒惰行为、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

(2)不同之处:近代中国社会福利实际效果非常有限,覆盖面、保障范围小;现代中国逐渐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覆盖面和范围广。(4分,言之成理即可)

主要原因: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中国由学习苏联到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6分,言之成理即可)

(3)历史经验:社会保障制度要与国情相结合;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要以民生为根本立足点。(3分,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近现代中外社会保障制度”为切入点,考查近现代世界与中国历史。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主导、法律手段保障、国家财政基本保障、覆盖面广且体系健全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小问“历史影响”,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矛盾、政治统治、民众生活、经济发展、过度的社会保障助长了懒惰行为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虽有立法但实际效果非常有限、现代中国逐渐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小问“主要原因”,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中国由学习苏联到实行改革开放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第(3)问,“历史经验”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保障要与国情相结合、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要以民生为根本立足点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42.(12分)【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的美育和道德教化服务于政治统治,有助于社会稳定。(2分)

阐述:中国古代美育注重发挥政治功能,成熟于西周的礼乐制度,以“礼乐”为核心内容,用“礼乐”来规范人们行为,以达到社会和谐和维护等级秩序的目的,从而稳定社会。封建社会的礼制的制定与规范,也起到类似的作用。汉代以后,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儒学的仁,礼成为朝野主流的教育规范,并且出现了以礼入法,援儒入法的趋向,以道德治理为主,以法律规范为辅助,逐渐形成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模式,这种国家治理手段,有利于巩固统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8分)

总之,中国古代的美育和道德教化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适应了维护统治的需要。(2分)

【评分细则】

一等(12—9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分)能够结合其他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美育和道德教化”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历史。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答本题时,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把握材料答题要求(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和答题范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例如,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中国古代的美育和道德教化服务于政治统治,有助于社会稳定”等论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得出结论。注意题目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5.(15分)【答案】

(1)措施:抑制土地兼并,还地于民;降低宗藩俸禄,节约政府开支;推行“十段锦法”;恢复明初重农抑商政策等。(6分,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宗藩、勋亲的势力,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稳定统治;有利于缓解国家财政困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边患和其他问题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其改革对后世国家治理以及税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9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明世宗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1)问,作答“措施”时,要认真阅读材料,按照意思分层概括,就能得出明世宗改革的措施。第(2)问,作答“意义”,要根据第一问概括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后世影响等角度分析。

46.(15分)【答案】

(1)历史背景:堑壕对峙成为一战的主要作战样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国设计师们都在尝试突破压倒枪林弹雨的机械手段。(9分,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

(2)作用:有利于改变协约国在堑壕对峙作战当中的被动局面;为战争优势逐渐向英国等协约国方面转移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战争进程。(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英国坦克”为切入点,考查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1)问,作答“历史背景”,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堑壕对峙成为一战的主要作战样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国设计师们都在尝试突破压倒枪林弹雨的机械手段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第(2)问,作答“作用”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改变堑壕对峙作战当中的被动局面、加速了战争的进程、为战争优势逐渐向英国等协约国方面转移提供了条件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47.(15分)【答案】

(1)主要贡献:参与创办创造社,翻译和出版大量著作,推动了西方先进思想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译论主张和方法,推动了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参与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准确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贡献;参与创办华北联合大学,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培养了人才,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8分,言之成理即可)

(2)转变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和推动;成仿吾探索救国方案、不断追求真理的爱国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其他革命同志的影响。(7分,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本题以“忠诚的革命翻译家——成仿吾”为切入点,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考查考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1)问,作答“主要贡献”时,可从材料出发,按照每一层的意思,概括出成仿吾所做的事情,在落实答案时,注意写清所做事迹的主要意义。第(2)问,作答“原因”时,可从成仿吾生活的环境以及革命探索和实践中,思考他身份转变的原因。

相关推荐全国各市高三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2023)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湘豫名校联考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由"凉心女神经"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