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黑龙江 哈尔滨

东北大鼓若水派

东北特色演绎形式
  • 区域:黑龙江哈尔滨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0-11-18 15:45
  • 网友“野ㄝ支”分享

东北大鼓是黑龙江流行的一个表演形式,表演丰富多彩,说唱形式也是有很多,小编今天要介绍的是若水派!、

东北大鼓若水派

东北大鼓若水派图片由网友“野ㄝ支”提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由网友“野ㄝ支”提供

历史渊源

东北大鼓因一度盛行于沈阳,而沈阳于清末曾设奉天府,故曾有“奉天大鼓”之称。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后,又曾称作“辽宁大鼓”。

东北大鼓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者一人操小三弦自行伴奏说唱,并在腿上绑缚“节子板”击节,也叫“弦子书”。东北大鼓融人了一些京剧、京韵大鼓和东北民歌的唱腔,曲调丰富,唱腔流畅,表现力较强。东北大鼓以说唱为主,内容大多取材于戏曲、小说和传奇故事,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

东北大鼓若水派是东北大鼓的一个主要流派,盛行于松花江流域蚂蜒河畔的尚志、延寿、方正一带,以行云流水的快板唱腔在东北大鼓中独树一帜。

特点

表演技巧

“鼓套子”,是东北大鼓艺人的基本功。开书时的鼓套,一是招徕观众;二是暗示观众即将开书。演唱中的鼓板起到调整节奏,烘托气氮的作用。鼓,讲究“打、捻、挑、压”。板,讲究“扬、平、立花”。扬是一种式,平是两头点,上边叫眼下边叫板。扬是唱慢口的,立是快唱时候用,花板是在唱中间的过门使用。鼓,又分过鼓、底鼓、起鼓、落鼓。鼓是指挥,鼓板一点,乐队得跟着走,哪停、哪动都有暗示。鼓一收,响动就停止。所以,鼓不但在打、捻、挑、压中指挥、伴奏,打出套数来,还得打出情来,打出喜,怒、衰、乐。如《宝玉探病》,演员一出场就比较严肃,鼓点也是深沉的。又如《擂鼓战金山》,一点鼓起慢板,三点下去就快,火爆。 

表演形式

东北大鼓表演形式大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  

伴奏乐器

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另有四胡、琵琶、扬琴等。演员自击的鼓,也称书鼓,其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以鼓箭(竹制)敲击。板有两种,一种由两块木板组成(多以檀木制成):一种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

音乐唱腔

东北大鼓的音乐结构属板腔体,唱词的基本形式为7字句的上下句式。唱腔板式有大口慢板、小口慢板、二六板、快板、散板等。除此之外,还有悲调、西城调、怯口调等小调为它的辅助唱腔。 

唱功特点

唱功是东北大鼓演员叙述故事的主要手段。过去有人认为东北大鼓不讲字正腔圆,那是不正确的。凡是唱功,字不正,口不开,腔不圆,字也就吐得不清楚。尤其是东北大鼓的唱腔,拖腔运用得较多,如果字不正腔不圆,就容易出现音包字的现象。艺人们说:“字半斤,音要四两”,演员在练唱时,一定要叼住字。一个字分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演员吐字也讲究“吐、立、归”。吐,指的是嘴皮子有力,又叫“喷口”。立,指的是字头吐出后,要把口腔打开,不然字就唱扁了。如:“天”字,如果字腹“a”口腔打不开,就唱成了“tin”了,字立不起来,观众不解其意。在“天”的归韵时,要注意韵尾“n”,要归回前鼻韵,才能完成“吐、立、归”三个过程。咬字清楚有力、干脆、尤其在表现金戈铁马段的唱腔中,用的都是大口,如果吐字不清,就会“一道汤”。 

黑龙江哈尔滨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派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东北大鼓若水派》由"野ㄝ支"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