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指南 生活指南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

  • 作者:微信网名
  • 发布于:2023-03-28 11:01
  • 来源: 网络
  • 我要留言

广州2023届高三一模作文怎么样得高分?相信这是不少考生关心的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2篇作文样卷及点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广州2023届高三一模作文材料阅读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能漂石,可见“势”的力量巨大。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举步维艰;因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势”,灵活地把握“势”。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人蓄势待发,有的人谋势而动,有的人乘势而上。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广州2023届高三一模作文样卷及点评

1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于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先将材料中“漂石”之势与当下全球之势对举, 顺势发问:“吾侪新青年当如何”,继而提出中心论点:辨清“势”而知所向, 乘“势”上而知所为。由古而今,入题直捷自然, 巧妙设问,回答掷地有声。

接下来,文章从认识“势”、把握“势”和青年的认知思考三个方面,层递展开论述。文章二、三段, 谈正确认识“势”的重要性和方法。先列举对“势”错误认识的两种常见形式,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再以流水为喻,讨论“顺势”与“逆势”的不同结果, 总结出“从事件的走向”判断时代趋势的方法。(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正反辩证,逻辑严密;论述过程,次序井然。文章四、五段, 谈把握“势”的方法及其关键。先指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把握“势”的关键,再以庄子、勾践为例论“蓄势待发”,举班超、周邦彦、华盛顿和红军的事迹谈“谋势而动”。从“待势为己用”到“假物”造势, 既讨论了“不同局势下”把握“势”的方法,也为下文重点论述“乘势而上”蓄势。

文章弟六段,在前文的基础上谈认识和思考:当下的“势”是什么?青年应如何把握“势”?

先谈时代大势,“风正劲, 帆高悬”;再论青年当“乘势沧浪巅”,以饱含激情的语言赞美“中国之水,必将涛涛而下”的辉煌前景。

文章结尾呼吁青年们当“顺势而上”,追求理想。

全文以“乘势而上”为主线串联起三个层次, 重点突出, 构思精巧。尤为可贵的是,这篇考场作文, 能在准确解读作文材料的前提下融汇整合, 敢于突破窠臼,并没有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而是站在青年的立场上, 对时代大势以及“乘势而上”做出了深入的思考, 使得考场议论文有了论述的真正价值。故内容判为一类上。

文章论证方法多样, 句式整散结合, 情感充沛,气势高蹈。故语言判为一类上。

文章的第三个层次论证稍弱,或因考场时间紧迫, 结尾略显乏力。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19+19+20=58

2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开篇简洁、明快, 在简单援引材料、界定概念、论及作用后, 顺势提出“我们当把握时代大势,奏响时代强音”的中心论点。这一段语意繁密且有条不紊,节奏徐疾相当。

第二段谈对“势”的认识。先结合材料抛出观点“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势, 以避开逆势盲行的泥淖, 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正确参考与方向”,然后从正反对比的角度, 援引事例强调“正确地认识势实为万事开头之基”。举例细节到位,语段论述有力。(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第三段紧承上文,从如何把握“势”的角度发表看法。先提出“灵活地把握势是我们实践落实的关键”,再以党在不同时期科学、精准地把握识“势”进而带领人民富强、促进社会发展为例, 有效地论证了把握“势”的重要。

第四段, 考生“思接千载”,情思翻涌,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蓄势”“谋势”等具体把握实践“势”的重要, 并寄语青年“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奏响盛世强音”。结尾再次重申观点,“中国定能顺时代大势, 奏响发展强音”。

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1)审题精准, 能从认识“势”、把握“势”这两个角度精准地厘清材料层次、捕捉材料核心含意,并以之为观点展开写作;(2)议论文写作能力扎实出色,无论是观点的提出, 思路的铺陈、推进还是细节的阐释, 语言的准确、形象,俱有可观可赏之处;(3) 构思巧妙,本文在举例论证中出色地完成了“联系现实”这一写作指令,兼具宏观思考与微观感悟, 与常见的泛泛而谈迥然不同。

不足之处在于个别词语表达稍显生硬,如“深挖具体”“抗击日军谋势”等;第四段“吾辈青年”的论述稍显简略而“回首过去”又略微冗长了点。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有文采”。

18+19+19=56

3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总括材料, 由水石而至人生,准确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阐释势的作用。此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顺势和逆势的影响, 详写顺势,用“钱学森、颜宁”等较为丰富的例证阐明了“顺时势则可以施展抱负, 书写溢彩华章”的道理。(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略写逆势,承前文点到即止,进而提出应如何顺势乘势的问题。

第三、四两段论说乘势而上的两个必要条件:“蓄势待发、韬光养晦”、“审察时局、谋势而动”。

两个段落都以“提出论点——简要阐释——举例分析——得出结论”的路径展开。观点表述准确, 例证与观点之间较为贴合,语言简练, 结构清晰。

第五段富有现实意义,指明当下的各种可乘之势, 鼓励青少年蓄势、谋势、乘势而上。

在现实这一层面上再一次准确深化文章观点。

第六段回扣材料,照应标题。

这篇文章对“势”这一概念和价值意义把握准确, 对“蓄势、谋势、乘势”三者关系的认知较为清晰, 能联系现实, 呈现写作价值。文章基本顺着材料叙述的层次展开论述, 中规中矩。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

18+18+18=54

4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文章第一段以天下之势、中国之势作为切入点, 巧妙界定“势”的含义,进而提出“中国青年要‘知势之力’‘顺势而为’‘用势’而为”的观点,“知势”到“顺势”、再到“用势”,扣题精当, 点题巧妙,言简意赅且逻辑严密。

第二段以“知势”作为写作重点,联系材料诠释“势”的含义, 以水流之势喻指中国发展之势、民族复兴之势, 强调中国青年应当平视世界, 利用当前大好形势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本段联系现实, 以“知势”为基, 以“青年担当”为核心观点,视野开阔,格局高远。

第三段由“知势之力”转入论证“顺势而为”,重点论证“顺势而为”的意义,并举杨

倩和李子柒两个例子作为论据证明观点。本段后半部分紧扣材料着眼反面论证, 提出了“逆势而为,则步步倒退”的观点, 以方仲永和晚清政府的例子来反向证明“顺势而为”之重要作用。(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本段结尾处照应文段开头,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灵活把握”“顺势而为”,文脉清晰, 文气顺畅。本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 有说服力, 效果好。

第四段再进一层,由“顺势”转到“用势”,重点论证青年人如何在新时代利用大好形势开创新局面,作者认为外在条件已备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挺膺担当,顺势而为”,成就大业。作者联系高三学生身份,指出当下策略:蓄势待发、谋势而动、乘势而上,实现建功新时代的宏愿。本段充分体现了写作者主体意识、现实意识、家国情怀。

文章结尾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呼告中国青年要“把握正向,顺应大势”,在“顺势而为”中“奏响时代最强音”,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情真理切, 有表现力,有感染力。

这篇文章围绕“势”这一核心论题, 从“知势”到“用势”等角度切入,充分论证了当代青年如何借助于有利形势,奋发新时代,建功新时代的论点。文章观点鲜明,中心聚焦,思路严谨, 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论证有说服力。

文章不足之处在于:部分论据如“杨倩、方仲永”等例子使用不当,倒数第二段笔力偏弱,不够雄健, 与“大势”不够谐调。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17+17+18=52

5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引用材料中《孙子兵法》所指出的“势”之力量巨大这一核心概念,顺势提出中心论点:“作为青少年, 我们要合乎势, 蓄势待发,谋势而动, 乘势而上,方能顺势而为,赴时代之所趋。”开门见山,明确身份,简洁有力。

第二段紧承开头,对中心论点作具体的阐释, 并指出“人生和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引出下文的分析论证。衔接自然。

第三段分析“蓄势待发是谋势而动的基础”,界定“蓄势”为“知识的积累”,比较准确。

接着举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示例论证观点。分析事例后总结“由此观之, 蓄势待发时积累的知识,为后续谋势而动的重要意义”,与本段首句呼应,分析论证的逻辑清晰。

第四段再进一层,指出“谋势而动,摸索时代机遇以更好的乘势而上”。(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接着从反面展开分析,突出谋势而动、抓住机遇对于乘势而上的重要性。接着结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谋势而动所取得的成就来证明观点, 并反面假设突出强调谋势而动的重要意义。

第五段总结三、四段,强调蓄势而发和谋势而动必须有机结合,方能发挥最大作用。

结尾两段结合现实, 谈把握“势”的重要意义:在蓄势待发, 进入社会后谋势而动,成就自我,乘势而上,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最后总结全文,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号召青年“悟顺势之哲理,赴时代之所趋”,呼应开头和标题, 结构完整。

这篇文章围绕“势”之作用和如何把握“势”这一核心展开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 条理清晰, 结构工整。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格局高远,心系家国, 视野开阔,直指时代。

存在问题是, 文章论据的类型略显单一,个别语句不够顺畅。“掘起”应为“崛起”,错别字扣 1 分。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

17+17+17=51-1=50

6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本文以“乘水之势可使坚石飘于流上,乘风之势可使大鹏直登九云之巅”开篇, 紧扣材料核心概念, 提出“是以今之众人, 必先铭记大局之势, 认识局势, 蓄自身势, 方能把控大势,乘势而上”的中心论点,审题准确, 立意符合题意。

紧接着从三个角度分析论证。一、“认识局势是一切事业成就的先决条件。”点出顺势而为,应是将时势与自身之势相结合,有见地。正反对比论证,有说服力。二、“自身蓄势是成就事业的主干力量。”进一步指出认识局势的同时要蓄满自身之势,点出了乘势而为的具体做法,有较深入的思考。(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三、“有了对势的准确把握和自身的蓄势之力,新时代要求人们在不同的局面下灵活的把握‘势’,在风云莫测的时代命题以自身之势创最大优势, 获时代的最优解。”能结合时代分析二者关系, 言之有物。三个主体段落有思考有见地,并能联系现实分析, 体现出较强的思辨性和思维能力。

结尾总结全篇, 多用短句,简洁有力。

全文结构完整, 文脉清晰,层层递进。事例丰富、典型, 叙例析例都能紧扣分论点。论证方法多样,论证充分, 增强了说服力。表达通顺。

可惜本文不足之处也不少。对势的认识不够准确,如“势是一种自然给予人力的附加力量”。个别语句表达不够严谨,第一个分论点太绝对,又如“势存在于世间万物中, 以永恒的能量驱动毫米的发展”。第四段论证仅停留在要积蓄个人力量层面,稍显浅薄。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

16+16+16=48

7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本文开篇第一段,引入一个“航海把握舵的方向”作为喻体,从而提出要正确认识“势”,乍看似乎合理,但在本作文题材料指向逻辑上来看,将“势”完全解读为“方向”并不准确。

作为材料中并未出现的“舵”,贸然引入第一段,有另起炉灶之嫌。

第二段提出“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尝试进行核心概念的界定,但表述不严谨。让人“举步维艰”的并不是 “挑战”本身,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 “顺势而为”。

第三段以 “蓄势待发如同厚积薄发”为分论点,体现出思辨性。蓄势待发的“势”与乘势而上的“势”不同,前者是指内部的实力与能力,要求厚积能量,方可一朝爆发;后者是指外部的时机或局势成熟时, 要把握机遇,赢得胜利。(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但接下来的论证中, 曹雪芹“在黑暗大环境中守住清白创作红楼梦”这一论据并不能用来论证如何“蓄势待发”,略微显得牵强。

第四段分论点“谋势而动就是随时准备乘势而上”,混淆了材料中提及的两种不同做法。

进而用苏炳添的素材,试图论证“谋势而动”与“乘势而上”两种做法,但论证中心不够集中,且论点与论据有失同质化, 论证过程显得有些乏力空洞。

第五段用樊锦诗的例子论证“乘势而上”,比较出彩, 谈到了世界潮流与机遇,也谈及了准备充分这一条件,渐入佳境。

结束段凝练有力,体现了身份意识与时代意识。

本文能提及“认识势”和“把握势”两方面, 但对概念的界定有偏差, 论据的使用不准确。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评分:

15+15+15=45

8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开头从材料进入,准确地指出我们要认识势,把握势,随后乘势而上。

第二段提出其分论点 “能够把握势而无法正确认识势,只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重点结合“认识势”分析如何把握势。(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在论述的过程中举古今事例正反论证,尽管对“势”的界定有偏差,分论点与论证没有完全契合,但是论证中对材料的两层含义的把握基本到位,论证相对充分。

第三段提出分论点“正确认识势而无法把握势,则万事皆休”,通过短板原理分析“为什么要把握势”,而非“如何把握势”,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

第四段分析“认识势”和“把握势”的关系, 重申了第二、三段的分论点, 没有做深入论证。

第五段从“我们青少年”的角度简短总结,回扣材料内容。

文章结构完整, 对材料的理解比较准确, 语言相对流畅。

本文最大的问题在于,有一半的主体内容与材料核心内容没有关联,且分论点成为文本架构的摆设,与论证内容契合度不高。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14+14+14=42

9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开头从材料进入,指出对“势”的理解:“它可以是机遇, 也可以是时代潮流。”第二段提出分论点一“顺势而为, 事半功倍”。举出“逆风跑步”和“陈涉起义”两个例子, 论证了“顺势”的重要性。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二“逆势而行, 举步维艰”。(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举了“二极管通电”和“抗击外国列强侵略”两个例子,其中第二个例子由于分析不当, 导致本段的内容变成了论“逆势而行”的重要性,论据与分论点脱节。第四段本想谈灵活把握“势”的问题,但由于举例牵强, 没有起到应有的论证效果。

第五段联系现实,号召当代青年,迎难而上、逆势而行, 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文章结构完整,语言较流畅。能点到认识“势”和把握“势”,但分析不到位,例子牵强, 最大的问题在于,文章的三、四、五段由于对当下之“势”把握不准、词不达意, 内容变成了论“逆势而行”的重要性,与材料的解读有偏差。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13+13+13=39

10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第一段引用材料提出观点,写机遇的重要作用,立论偏离了材料中心。

第二段以李子柒利用网络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以及网络主播带货推动乡村经济为论据,论证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本段论证中对“势”的理解不够准确,论证游离。

第三段以张艺谋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融入中国二十四节气,传播中国文化为例,论证要把握机遇。

第四段写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 让山中的女孩有机会走出大山。这两段论述脱离了材料内容,与材料无关。

最后一段总结观点, 再次强调抓住机遇的重要性,关联材料中的“蓄势待发”。

整篇作文有提及材料,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词语“顺势而上”展开论述。但论述的主要部分中, 仅有第二段的论证能直接关联材料内容,其他段落与材料内容关联不大。在论证“乘势”的重要性时,将“机遇”等同于 “势”,未能准确理解“势”的内涵。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12+12+12=36

11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开头提及了材料“顺势”,提出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势”。

第二段提出分论点“人不可能一辈子只有顺势,勇敢的是在逆势中不被打倒”。

第三段提出分论点“在顺势到来之前要做好准备”。

第四、五段提出分论点“顺势到来之后还需要调整心态”。

第六段是一个简短的总结,没有回应引导语“联系现实”的要求。

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最大的问题在于, 仅分析了材料第二层次中的“顺势”,没有全面分析材料。并且对关键词语理解有误, 将动宾短语“顺势”顺应形势之意理解成了偏正短语“顺利的形势”,文章主体部分较大篇幅的内容都与材料没有关联。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11+12+11=34

12 号文:

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图片由网友“微信网名”提供

本文属论述类三类文

本文只在开头提及材料, 主体部分论述与材料含意偏离。

第一段摘抄材料得出,“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局面,就会有不同的势,其办法也不同”,认为“哪个办法最中肯, 需要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思考”的观点。开头有提及材料,但对材料解读错误。

主体段落论述时,先举马化腾的例子阐述“在他当时的情况下所能做出的不同解决办法”强调要“在不同的情况下思考”,属于完全偏离材料的含意,虽然提及“出现了不同的’势’摆在马化腾面前”的“势”这个关键词, 但并没有对“势”进行解读, 仅仅是硬套。(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第三段举出“咸鱼”平台的买卖“显卡”的例子阐述“其中有不同的方法进行应对”,得出“其‘势’包括为立马购买”也是不符合材料对“势”的理解。

结尾也是简单抄材料“不同的局面下有不同的‘势’选择,应选思考后再做出行动”的结论, 完全偏离题意。

9+8+9=26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广州高三一模语文作文12篇标杆点评(2023)》由"微信网名"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