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雍建

杨雍建 [清] 浙江嘉兴 清初时期的官员

杨雍建是清初时期的官员,是顺治十二年的进士,担任高要知县,后担任兵科给事中,以敢谏著称,康熙时期,担任贵州巡抚,当时经过三藩之乱,贵州需要休养生息,他在任期间,开荒耕种、减徭役,令贵州得以恢复,后官至 ...[详细]

查昇

查昇 [清] 浙江嘉兴 清朝时期的书法家

查昇是清朝时期的书法家,是康熙二十七年的进士,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担任翰林院编修,在南书房多年,官至少詹事,其书法深得董其昌的神韵,深受康熙帝的称赞,并且御书“淡远”堂名赐给他,其后人就是著名的武侠小 ...[详细]

陈世倌

陈世倌 [清] 浙江嘉兴 清初时期的名臣

陈世倌是清初时期的名臣,是康熙四十二年的进士,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担任侍读学士,雍正时期,担任山东巡抚,乾隆时期担任工部尚书,因拟旨误被罢官,后起复,担任礼部尚书,以年老辞官,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勤陈世倌 ...[详细]

许汝霖

许汝霖 [清] 浙江嘉兴 清朝时期的大臣、礼部尚书

许汝霖是清朝时期的官员,是康熙二十一年的进士,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担任江南学政,官至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后以年老辞官,被康熙帝赐匾额,晚年创办东山书院,培养士子!许汝霖字时庵,号且然,海宁硖石人。康熙 ...[详细]

查嗣瑮

查嗣瑮 [清] 浙江嘉兴 清朝时期的官员、学者

查嗣瑮是清朝时期的官员、学者,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担任侍讲学士,因为受到弟弟查嗣庭文字狱案牵连,谪遣关西,后病逝于戍所查嗣瑮顺治九年(1652年)出生,字德尹,号查浦,查慎行之弟。幼 ...[详细]

陈邦彦(海宁市)

陈邦彦(海宁市) [清] 浙江嘉兴 清朝时期的学者、书法家

陈邦彦是清朝时期的书法家、学者,是康熙四十二年的进士,担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任侍读学士,乾隆时期担任礼部侍郎,他擅长书法,尤其是小楷,常奉命校读御制碑版文,书法名声远播,被众人所收藏!陈邦彦康熙十七年( ...[详细]

范西屏

范西屏 [清] 浙江嘉兴 乾隆时期著名围棋国手

范西屏是乾隆时期著名围棋国手,自幼聪慧过人,后拜山阴俞长侯为师习围棋,十六岁的时候就成为高手,因为围棋高深,和施襄夏、黄龙士并称“清代三大棋圣”,其著作《桃花泉弈谱》,被誉为清代棋谱中权威作品!范西屏 ...[详细]

周春

周春 [清] 浙江嘉兴 清朝时期的官员、学者

周春是清朝时期的官员、学者,是乾隆十九年的进士,后在等待做官的十年里,潜心研究经史,刊刻图书,后被授予岑溪知县,在任内兴修水利,清理田户,后辞官归乡,专心著述,他是我国最早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之一,写 ...[详细]

陈鳣

陈鳣 [清] 浙江嘉兴 清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

陈鳣是清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是嘉庆四年的举人,为人喜欢藏书,且博学多才,精研文字训诂,长于校勘辑佚,晚年建藏书楼,藏书十万卷,有很多宋元时期的善本,留下很多著作传世!陈鳣乾隆十八年(1753年)出生, ...[详细]

达受

达受 [清] 浙江嘉兴 清朝时期的僧人

达受是清朝时期的僧人,自幼出家为僧,后主持西湖净慈寺,他精通鉴赏,喜欢金石,且擅长诗书画,被誉为“金石僧”,且收藏丰富,藏有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可惜其收藏大都散失!达受乾隆五十六年(1791 ...[详细]

蒋光煦

蒋光煦 [清] 浙江嘉兴 清朝著名的藏书家

蒋光煦是清朝时期著名的藏书家,自幼失去父亲,在母亲悉心教育下,兴趣广泛,后喜欢收藏古籍以及金石书画,藏书十万卷,是海内外知名的藏书楼,并且对书籍进行勘校,太平天国期间,避居在乡间,听闻藏书楼被焚毁。吐 ...[详细]

许梿

许梿 [清] 浙江嘉兴 清朝学者、藏书家

许梿是清朝学者、藏书家,是道光十三年的进士,后担任山东平度知府,任内平反冤狱,救济百姓,且精通文学和医学,其著作众多,对经济学业颇有研究!许梿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出生,初名映涟,字叔夏,号珊林,海宁 ...[详细]

徐志摩

徐志摩 [近代] 浙江嘉兴 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

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出生于清末,早年在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读书,先后在美国和英国留学,受到西方教育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的影响,影响了他后来的诗风,回国后成立新月社,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详细]

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 浙江嘉兴 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

王国维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为清末的秀才,早年追求新学,接触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把西方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在文学、戏曲、哲学、史学、古文等方面均有不错的造 ...[详细]

蒋光焴

蒋光焴 [清] 浙江嘉兴 晚清时期的藏书家

蒋光焴是晚清时期的藏书家,出生于藏书世家,到了他这一代,家中藏书数十万卷,后太平军进攻,将藏书进行搬迁,直到武昌,避免战火,直到安定后回到家乡,且生平做了不少善事,去世后,其子孙继续保存古籍,后都捐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