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河北 唐山 乐亭县

靳派乐亭大鼓

是唐山市乐亭县的一个特色鼓曲之一
  • 区域:河北唐山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1-07-14 12:06
  • 网友“柠檬不萌i”分享

靳派乐亭大鼓是唐山市乐亭县的一个特色鼓曲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百年历史,表演形式很丰富,唱腔也是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鼓曲吧!

靳派乐亭大鼓

靳派乐亭大鼓图片由网友“柠檬不萌i”提供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的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地方鼓曲之一,它起于河北的滦、乐一带的民间,吸取当地民歌、俚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上世纪三十年代,靳文然先生步入曲坛,他博采众长,创靳派唱腔,并完成了联曲体到板腔体的重大改革,成为乐亭大鼓的“一代天骄”

历史渊源

乐亭大鼓由木板大鼓衍变而咸,距今约有200年的历史。在继承历代文化成就的基础上,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成。《中国书词概论》记载:“清初年,乐亭城内凡自娱好乐之人,最爱唱“清平歌”,同时,乡村里也流行着散曲之类的小调,后来,有位弦子李,先以三弦配奏了“清平歌”,遂加以改正,使其韵调动听悦耳,较之1日曲大有不同,于是齐呼之为“乐亭腔”。

在演唱实践中,又经过进一步改革提高,约在清乾嘉年间,初步形成了乐亭大鼓的板腔雏形。道光三十年(1850年),乐亭著名说书艺人温荣发现了铧翅的清脆声响,并磨制成了第一付铁板。乐亭城南大皇粮庄头崔佑文进京供奉,带温荣入恭亲王府献艺,温荣的技艺深得王爷欢喜,当即封了顶子赐了座,并赐名“乐亭大鼓”。《曲艺论丛》中记载:“乐亭大鼓,简称乐亭调,为北方俗曲鼓词之一种,产生于乐亭县,故名。”

特点

乐亭大鼓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曲调丰富多变。除有完整的慢板、流水板、快板、散板外,并有上字调和凡字调两种不同调性的往复转换,板式变化十分灵活。代表曲目有《东汉》《隋唐》《三侠五义》《呼延庆打擂》《金陵府》等。

表演方式

乐亭大鼓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共有两种,第一种只需要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就可以了,演唱者打鼓又打板,边说边唱。描绘场景、刻画人物、议论得失,都由演唱者一人承担;第二种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

伴奏乐器

乐亭大鼓的主奏乐器由书鼓、铁板、大三弦构成。书鼓:扁而圆,鼓面6寸4分,厚2寸4分。鼓箭:木制或竹制小棒,长7寸2分,尖端略细。鼓架:由6根箭竹交错支起,高2尺8寸。铁板:钢制或铜制半月形,长4寸5分,宽1寸3分,厚1分,两片板调高不一,故又有“阴阳板”之称。大三弦:琴面呈椭圆状,高7寸,宽5寸5分,厚2寸5分,琴杆长3尺7寸。演出时,书鼓、铁板、大三弦是必不可少的乐器。

表演唱腔

乐亭大鼓的唱腔要求字正腔圆、韵足味浓,气氛真实、色彩鲜明,气口得当、鼓板合宜。乐亭大鼓的唱腔,自成体系,独具一格。固定的唱腔是九腔十八调,有的抒情,有的激昂,有的悲沉,有的诙谐,用这些唱腔来表现不同的场景、意境、情感和情绪。

九腔十八调的主要唱腔有【四大口】【八大句】【四平】【切口】【双板】【紧流水】【慢流水】【中流水】【背牌子】【凄凉调】【撤单程】【慢起程】【昆曲尾子】【蚂蚱蹬腿】等。演员在演唱中,根据剧情变化灵活运用这些唱腔,而且大口一般都运用在鼓句上。

服装要求

演唱传统乐亭大鼓时,男演员一般身着长衫,女演员穿旗袍;演唱近现当代曲段时男演员多穿中山装,女演员有穿旗袍,也有穿连衣裙、拖地裙的。随着现代舞台需要,可以进行变化。

河北唐山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大鼓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靳派乐亭大鼓》由"柠檬不萌i"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