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江西 赣州 宁都县

宁都中村傩戏

是赣州市宁都县的一个传统宗教活动
  • 区域:江西赣州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1-10-17 10:57
  • 网友“安静对白。”分享

宁都中村傩戏是赣州市宁都县的一个传统宗教活动,有着百年的悠久历史,表演形式也是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宗教活动吧!

宁都中村傩戏

宁都中村傩戏图片由网友“安静对白。”提供

宁都中村傩戏,保留在宁都黄石中村村。这里是古代中原通往中越的咽喉之地。中村傩戏已有700多年的传承历史。其表演形式原始热烈火爆。既有原始粗犷的傩舞跳跃动作,又有戏曲中的唱词和道白。音乐是锣鼓伴奏,人声帮和,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历史渊源

巫傩是中国远古时代先民的宗教仪式,有学者考证,它源生于新石器时期初叶,从许多历史记载中可勾勒出巫傩的早期形态:巫师头戴面具,身着“玄衣朱裳”“黄金四目”,执戈持盾,率百余名小隶脚踏罡步,口作傩傩之声以驱鬼逐疫,场面宏阔森严。远古鸿蒙,世袭传承,傩事活动几乎遍布中国各大区域,众多民族。随着社会进步、演变,有些地方已经失传,有的地方仍有傩戏活跃在山野乡间。

表演形式

中村的傩戏表演有一定的程式,其特点有些类似道教的“踏罡”、“踩灵”等步伐,表演动作较简单原始,但粗犷、热烈、火爆,虽无行当之分但有男女之别,不论演什么角色,都要戴面具,面具由木头雕凿。演员用不同身段动作去区别男女角色。音乐也很简单,主要以锣鼓伴奏,人声帮和,曲牌有“一字锣”、“三锤锣”、“反弹锣”、“小波浪”、“小元宵”等。服装现在只有两种,一种红色,代表男性,一种绿色,代表女性,服装前后有特殊图案和道教符录等标志,头上用一块一面红、一面黑的头巾包扎。道具也简单,大都用木制剑和木制令箭或根据剧情需要制做的其他道具。

艺术特点

中村傩戏有一个与别处傩戏不同特点,当演出《太公钓鱼》一戏时,中途庙会头首会将演出道具、纸剪的鱼向观者出售,而许多妇女则会争先恐后拿钱去买。她们将纸鱼买回家后,先在灶头上放一下,然后拿去拌猪食和鸡食,据说这样可保鸡、猪不会发瘟,六畜平安。演《抱冬易》一戏时,中途会有许多妇女手提白线争着挂到演员手中。每个妇女手上的线都有一定的数,12个月就拿12根线,如果有闰月就得拿13根线,每根线长33厘米以上,线头上要扎一个红包,红包里装有钱币,人们称之为挂线,据说可保大人小孩长命百岁。

价值意义

宁都是早期客家摇篮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而黄石中村的傩戏是赣南地区惟一发现的傩戏。古老神奇的中村傩戏是客家文化的瑰丽宝藏,是人们研究了解客家先民的生活习俗、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的“活化石”。

江西赣州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戏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宁都中村傩戏》由"安静对白。"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