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河南 郑州 二七区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是中国民间文艺中的基础类别
  • 区域:河南郑州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03 14:35
  • 网友“匕首刺心口”分享

民间歌谣是中国民间文艺中的基础类别,是民众生存状态乃至心理情绪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所有的民间文学艺术中,歌谣是最活跃,也最有传承和创新力的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图片由网友“匕首刺心口”提供

歌谣也称民谣,它泛指在民间产生和流传的相对短小的韵文作品。歌谣的英文名字是folk-song,意味着民众的所做的歌,也名为ballad,意为跳舞歌。我国古代语言是单字表意,歌与谣同时存在,有时通用,有时独立,《诗经·魏风·园有桃》中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因为一首诗中同时用了“歌”和“谣”两个概念,所以《毛传》中做了区别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韩诗章句》也明确表明表述:“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以后这个区分就基本固定下来。按照《中国民间文学出版大系》的分类方案,歌谣与长诗、史诗、说唱并列,属于韵文中的相对短小作品,包括歌和谣两种呈现形式,贯通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具体的说,就是歌谣和民歌。《中国民间文学出版大系·歌谣卷》以民间文学范畴的歌谣为主,辅以各地著名民歌,这使得本次出版的所有各地歌谣卷与以往的呈现显著不同,它歌谣一体,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人建制的藩篱,还原了民间歌谣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民间歌谣历史悠久,它伴随语言而生成,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是生产和生活的艺术描述和口头记录。所幸我国自古就有文字记录的传统,能够让我们能够窥见一斑。《尚书·虞书》记载:“吁,击石附石,百兽率舞”这是歌舞场面,最生动的诠释了“歌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场景。而最早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弹歌》,更是中国民间歌谣的成熟的佳作。即便是被定为文学经典的《诗经》,最为传诵的还是“十五国风”,其中关雎之喜、黍离之悲、七月之全面、氓之决然,无不令人击节沉醉,抚掌赞叹!其分布之广泛,内容之丰富,表达之完整,更是让后人敬佩崇拜!而后,汉唐宋明,虽然文人作品占了史著主流,但是只要政治有大事,社会有离乱,生活有波折,情绪有喜怒,歌谣都是最便利的表达方式。直到民国,直到今天!江西的红歌,西部的情歌,内蒙的长调,吴越的山歌,仍然脍炙人口,甚至从田间走向了舞台!

晚清和近现代以来,民间歌谣得到重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从清末开始的歌谣研究走向了新的阶段。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专门开展了“歌谣是什么”的学理性讨论。在革命圣地延安,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设了民间文学课程,鲁艺师生深入陕北农村采集民歌。经何其芳、张松如(公木)、毛星编辑整理,出版了首部《陕北民歌选》。当时鲁艺还专门成立了:“民间音乐研究会”,著名音乐家吕骥、安波、马可、张鲁、刘炽等著名音乐家,用三年的时间,收集到民歌2000余首。当时边区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还特拨出2000元,奖励几年来积极采风的工作者。在此期间,歌谣的研究也随之发展,先后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大家的文章,其中严辰的《从民谣看民心》、周扬《一位不识字的劳动诗人——孙万福》,马可《群众是怎样创作的》,介绍了《东方红》的创作改编者、民歌手李有源、李增正创作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新中国建立之后,继承延安的优秀传统,国家对于民间文学给予高度重视,随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成立,先后开展多次的采风,在20世纪80年代的民间文学普查中,也专门为“民间歌谣”立卷,收集的歌谣192万余首,包括全国56个民族、36省市和自治区。在2010年开始的“中国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工程”建设中,又有各地区补充的百万余首。数量之庞大,内容之丰富,令人赞叹!但尽管如此,仍然不是全部,如果再加上《中国音乐集成》中的民歌,歌谣的数量就更加惊人。《中国民间文学出版大系·歌谣卷》从这些成果中优中选优,并补充新世纪搜集的作品,形成面貌一新,科学全面的民间文艺巨作。

民间歌谣是民间生活的艺术记录和形象载体,是志外之志,史外之史。《中国民间文学出版大系·歌谣卷》是我国各民族语言的诗话,它朴素而华美、昂扬而真情,它天然地融汇了民族的精神、社会的历史、阶层的状态和审美情趣。它是语言的艺术,音乐的艺术,更是心灵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它是民众心灵的表达!我们今天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卷》,是对新世纪各民族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歌谣精华的结集,是发扬中华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范本,它的出版将为美丽的中国梦增添光彩,为文化自信提供实实在在的认知范本和精神营养。

河南郑州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歌谣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民间歌谣》由"匕首刺心口"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