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福建 龙岩 上杭县

上杭龙灯舞

上杭龙灯舞是龙岩的地方民俗
  • 区域:福建龙岩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26 13:05
  • 网友“奇葩小超人”分享

每年春节期间,各地均有各式各样的龙灯舞,今天让小编介绍介绍上杭龙灯舞。

上杭龙灯舞

上杭龙灯舞图片由网友“奇葩小超人”提供

地处汀江中游黄金地段的上杭县,有着浓厚的客家风情,每年春节期间,上杭城乡盛行“打龙灯”(即龙灯舞)习俗,在锣鼓喧天,喜炮轰鸣中,金碧辉煌的“龙灯”在“龙珠”的引导下上下翻腾,左右旋跃,气势非凡。十余个青壮年男子,身着青色红边的唐装,各手持安有竹把的“龙头”“龙身”或“龙尾”,在节奏感极强的锣鼓声中,紧密配合把黄龙舞得栩栩如生。

相传,上杭“打龙灯”源自宋朝,由中原传入,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早期的龙灯是用竹篾扎好灯架,用纸糊上后画上龙鳞,每节互不相连,各节灯中点亮牛油灯火,在晚间舞起来十分好看。如今的“龙”也与北方的一样,用质地轻薄的布蒙上,再画上鳞和颜色,每节之间用布连接,用干电池灯。一条龙的神,全在龙头上,所以龙头较大、突额、大眼、张开大口、龙角、龙须等制作精美,虎虎有威。

客家人对龙有着特殊的好感,把它视为圣物,所以每有龙灯来,家家户户竞相“接龙”。即放起鞭炮把龙引来,到家中表演,认为全家一年中就会平安富贵、好运连连。但客家人素有礼让的风格,龙灯来了以后,按序迎接,一家一家轮流过来。或集体商定共同接到村中宗祠中表演,以分享平安富贵。

舞龙习俗是中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追求幸福的情怀。舞龙灯为节日或重大庆典活动增添了隆重热烈的气氛,从龙的制作、表演、锣鼓各方面都有比较高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为构建和谐社会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

表演形式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公供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耍九节的主要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龙中,不论表演那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的动作,就是巨龙追捕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间距约五尺左右,第一节称一档。组成龙身的“节”,一般都是单数(如九节、十一节和十三节等)。

龙头部分也分轻重不同,一般重量约三十多斤。龙珠内点蜡烛的称“龙灯”不点的称“布龙”。农村耍龙灯还有个习惯,就是不仅在本村耍,还到外村表演,到镇上或城市宽阔的街头、广场去“赛演”。每当新春至元宵节期间,在此起彼落的锣鼓声、鞭炮声中,各个民间“舞龙”队大显身手,引动万人空巷。

福建龙岩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舞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上杭龙灯舞》由"奇葩小超人"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