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鹰舞

来自雄鹰民族的舞蹈
  • 区域:新疆喀什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2-03 16:25
  • 网友“初遇多美丽”分享

塔吉克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塔吉克族鹰舞来源于鹰的习性和形态。下面和小编来一起具体看看吧!

塔吉克族鹰舞

塔吉克族鹰舞图片由网友“初遇多美丽”提供

历史渊源

塔吉克族语言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帕米尔东部的色勒库尔地区,又称“色勒库尔塔吉克”(也有少量“瓦罕”塔吉克)。这里的人把鹰看作英雄的象征,传说中舞蹈的起源也与鹰联系在一起据说,有位牧羊老人叫多斯提克,在放牧时,非常美幕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鹰,同时对鹰俯冲时发出的“咻——”的声音感到奇异。一次他偶然拾到鹰的翅骨,将它做成鹰笛后吹出了美妙的声音。于是他展开双臂,像鹰一样地盘旋起舞,舞蹈便逐渐传播开来。

舞蹈特色

主角

塔吉克族鹰舞的主角是男子,男子舞姿俊健、纯朴、粗犷 双人鹰舞多在喜庆佳节或家庭晚会中表演、跳舞时,大家用坐或半嗣坐,男女相邀,成双而舞;有时若干对舞伴一起表演,形成集体舞在柯尔克孜族举行盛大的赛马、叼羊活动时,多支鹰笛和多面手鼓组成乐队,吹奏《叼羊曲》、敲响“瓦拉瓦拉赫克”鼓,为参赛的骑手呐喊助阵。

风格

塔吉克族鹰舞的风格受生存环境的影响。山民生活在高原,日照强烈,氧气稀薄,行动不能过度急促,需要不断缓冲,从而形成了深呼慢吸的呼吸规律;又由于经常穿着软帮平底高靴在山路、草坪行走,膝部比较松弛、微屈,脚腕灵活、脚掌平稳。所以在舞蹈中舞者膝部也习惯地保持微屈、步法沉稳有力,动作柔韧而富有弹性。

基本造型

塔吉克族鹰舞的基本造型是模拟山鹰:舞者或拧腰躬身,双臂后举,恍若雄鹰凌空翱翔或轻舞双臂,移步回首,如同机警的山鹰巡游在山间谷地;或双脚跺步,点头颌首比拟山鹰快活地嬉戏;或昂首挺胸,收臂按掌,同时踏步后转,酷似山鹰纵身飞向蓝天。

风格类型

由于居住地域的差异,塔吉克族鹰舞主要可分为两大风格类型:一是“瓦恰谷地的鹰舞”,一是“ 塔什库尔f谷地的鹰舞”。“瓦恰谷地的鹰舞”与玛尔洋谷地、热斯坎木谷地的鹰舞比较相近,同以柔美抒情、刚柔相济为特点。舞蹈在造型姿态、韵味,气质情态等方面都以舒缓细腻、轻柔流畅的个性自成一体。该舞也以男性表演为主,舞者的肢体线条以自然弯曲、柔和流畅为主要特点,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虽然音乐节奏是七拍,但韵律较为平稳、舒缓和安详。舞者两臂的线条也极为柔美。小臂和手腕十分柔软,那翻腕、压腕.挑腕等动态也格外柔和,手指造型甚至出现“凤头式”手姿。富于抒情的两臂,或掏手插肩,或曲肘翻腕,或轻舒两臂,翔舞翩翩;舞步多用移步、碎步,强调膝部的弹性。

演奏方法

塔吉克族舞蹈特色的形成和伴奏乐器及其特有的演奏方法分不开,鹰笛、手鼓、拉巴甫(热瓦甫)、布兰孜库姆、塔吉克式艾捷克都是其广泛使用的民间乐器。其中鹰笛是塔吉克族最典型的乐器,吹奏技法繁难,但音调别致、美妙。鹰笛是用鹰的翅骨做成的,只由三孔,也称“三孔骨笛”,塔吉克语称“斯特洪诺依”。“斯特洪”为骨的意思,“诺依”是笛子的意思。

传承价值

塔吉克族鹰舞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宝贵资源。这一传统体育活动已成为塔吉克族人民在节日活动、劳动之余必不可少的健身形式,是广大塔吉克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活在这里世代的塔吉克族人民有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保护措施

2017年3月底,新疆艺术研究所组成15人抢救性保护工作团队来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鹰舞传承人库尔班·托合塔西的家乡瓦恰乡及传承地,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操作指南》为标准,集中采录、拍摄了《塔吉克族鹰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库尔班·托和塔西抢救性纪录文献片,很大程度上对塔吉克族鹰舞进行了保护。

新疆喀什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舞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塔吉克族鹰舞》由"初遇多美丽"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