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天津 北辰

宜兴埠永长高跷

永长高跷继承和发扬了北方文跷的表演风格。
  • 区域:天津北辰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1-06-29 07:39
  • 网友“别怕黑”分享

宜兴埠永长高跷是一种民间艺术风格的展现吗,也是文化的传承和象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高跷的制作十分的独特,用以演员脚踩的道具,也是表演的精髓所在,民俗文化十分的浓郁,这里的高跷表演风格更是值得发扬的,下面就由本地屋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永长高跷的艺术风韵吧!

宜兴埠永长高跷

宜兴埠永长高跷图片由网友“别怕黑”提供

永长高跷会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由赤盐滩(现东丽区)传入宜兴埠五街(村),由街(村)内德高望重者组织,村民自愿加入,非家族性组织。由于当时宜兴埠民间花会较多,又多以“永”字打头起名,故称永长高跷会,寓意着永远长久。此会至今已有270多年,曾参加清末、民初及解放后历届民间盛会。

特色

永长高跷出会时,由数十面刀旗簇拥着两面门旗,会旗(行称“后图”)在后,在门旗的指示下,演员身着戏装、脚踩1.2米木跷扮出“棒棰、渔翁、公子、鹦哥、樵夫、丑婆、青杆、白杆”,在锣鼓的伴奏下有集体对舞和二、三人捉对戏耍。主要演员12人,包括锣鼓手,晚上演出时还有灯盏20多个。会中带袖章者随队“打场子”维持秩序,并携带高蹬若干供演员休息用,演出队伍壮观、气势磅礴。我国的民俗舞蹈常以农耕社会的“渔夫、樵夫、农夫、书生”这四个主要职业为题材,永长高跷也不例外

文化

永长高跷传承谱系十分复杂,传承是非家族性,在传承过程中以村民自愿为特征,多为社会性松散型,绝大多数人是因爱好而业余参加活动。此会表演活动季节性很强,多以冬春两季为主,以自娱自乐为目的。建会传艺是传承的主要方式,一般以年长者或技艺高者为师傅,师承关系并非“一脉相承”而是交织的网状式。

天津北辰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高跷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宜兴埠永长高跷》由"别怕黑"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