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河北 唐山 滦南县

滦南皮影戏

是唐山市滦南县的一个特色传统民间艺术
  • 区域:河北唐山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1-07-14 14:38
  • 网友“顾你北凉”分享

滦南皮影戏是唐山市滦南县的一个特色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名拆年间,表演方式很特色,唱腔唱词也是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民间艺术吧!

滦南皮影戏

滦南皮影戏图片由网友“顾你北凉”提供

唐山皮影戏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它以古代滦州为中心,广泛流行于冀东、京东、辽宁、黑龙江、内蒙等地,明清时期盛行于北京。唐山皮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其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其常演的剧目有《五锋会》《二度梅》《青云剑》等。

唱腔特点

唐山皮影戏以滦县、乐亭方言为基础,以唱功见长,风格独特,为板腔体,其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凄凉调、悲调游阴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唐山皮影戏有男女两种声腔,男腔高亢粗犷,女腔清脆婉转,唱法有“掐嗓”和不掐嗓。

从前唱影的没有女演员,所有角色都由男演员来配唱,为了配合人物身份需要,有时要用假声,但假声有一个问题,就是音量不够大,在这种情况下皮影艺人发明了压迫声带发音法,这样就可以在不降低音量的情况下,发出符合人物需要的各种声音。

另外传统影班只有三四个负责唱功的演员,他们往往一人唱几个不同行当,掐嗓可以使他们在不同行当里转换自如。后来由于扩音设备的大量使用,和行当分工的细化,这种传统发声法,已经较少使用了。唐山皮影戏的唱腔另一特点是,分工细。唐山皮影戏影人角色齐全,分为生、小(旦)、净、大(花脸)、髯(老生)、丑、妖等行当,各行当有其独特的造型唱腔和表演形式。

唱词特点

唐山皮影戏多用滦乐乡音唱白(乐亭口音多,滦县口音少),语言通俗易懂,其传统剧本的文学结构为人物出场有上场“诗”,下场“对”,其格律常用“七字句”“十字锦”“三赶七”“五字赋”“硬散”“大金边”“小金边”等。这些唱词结构都是以对偶的上下句为其结构的基本单位,每段唱词一般都是由若干对声韵相同的上下句组成。

伴奏乐器

唐山皮影戏传统皮影的伴奏有两个人完成,一人负责板、鼓、锣、钹等乐器,叫“掌鼓板的”,一人拉四胡(又称“四根弦”),叫“拉弦儿的”。演出时分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称“拉场”,演出以四胡伴奏为主。四胡伴奏音量较大,音色明亮,且穿透力强。伴奏艺人左手指带金属箍,以增加丝弦的金属音色和音质亮度。演奏员运用揉、抹、滑、勾、点等技巧,模拟唱腔。武场称“打”,以板、鼓、锣、钹等乐器为主,场面热闹紧凑。

道具特点

唐山皮影戏影人的雕刻艺术,打破了一般的绘画原则。影人不仅在不同行当、年龄、性别上具有区别,还在人物的忠奸性格的刻画上遵循着“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的雕刻原则。艺人在创作时,通过对生活中事物本质的掌握,运用“写意”的手法,对影人进行一定的变化和夸张,使其既贴近生活中的事物,又具有艺术的新意。

艺人在雕刻影人时,会夸张和变化影人的各部分大小比例。如夸张“头茬”与“戳子”、“眉、眼睛”与“面部”、“手臂”与“身长”等部分的大小比例。唐山皮影的影人“头茬”高度约占整个影人总高度的五分之一,而正常人的头部高度应约占全身高度的十五分之二影人的手臂长度约占影人全身高度的五分之三,和正常人相比,唐山皮造型上“影人”的手臂要长了许多。艺人在雕刻时考虑到表演距离较远等实际演出的情况,对其面部的眉与眼睛的大小进行夸张,使其约占面部的二分之一。

河北唐山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影戏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滦南皮影戏》由"顾你北凉"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