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江西 赣州 龙南县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

是赣州市龙南县的一个传统建造技艺
  • 区域:江西赣州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1-10-17 08:57
  • 网友“没药了@”分享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是赣州市龙南县的一个传统建造技艺,是具有客家风格的建筑,起源于宋朝年间,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建造技艺吧!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图片由网友“没药了@”提供

赣南客家围屋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而龙南至今保存着的376座形态各异的客家围屋最具代表性。其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被称作是客家特色民居文化的代表 。龙南客家围屋因形制、防御功能的别具一格,因构造艺术的超凡脱俗,因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博采众长等诸多宝贵的营造技艺,而成为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历史渊源

宋元以来,赣南小乱大乱不断,险恶的生存环境,促使了围屋产生和发展。 赣南客家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 明后期至清前期,闽粤客家大量回迁入赣,建造围屋。围屋在赣南大量出现,并形成规模和特色是在清代中晚期。

客家人受先祖士族门阀观念的影响,加之本身的坎坷历史遂形成了一种讲宗亲、重家族的传统,同时为了保家卫族、防止仇族的袭击报复,客家人建造了围屋这样有完善防卫功能的居所。

主要品种

一是特殊土坯结构: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稠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至2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二是花岗岩条石结构,这种围屋像欧洲的城堡,经久耐用。

特点

赣南客家围屋在防御功能、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造技术等方面具有特色,其建筑技艺、材料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但每座围屋的建筑用材和建筑工艺都有差别。

建筑材料

赣南客家围屋外墙体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即1/3厚的外墙体用砖或石砌,2/3厚的内墙体则用土坯或夯土垒筑;也有的外墙用三合土垒筑而成,即用石灰、黄泥和沙,或石灰、黄泥和鹅卵石相拌筑墙,有的还掺人桐油、红糖、糯米浆等黏性物,此种围屋墙体的坚韧耐久性毫不逊色于钢筋混凝土墙。

建筑结构

赣南客家围屋形态丰富,尺度变化跨度大,有国字型、口字型、回字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式。“口”字形除四周围屋外,围内别无房屋,此数量较少,规模也较小;“国“字形则在围屋内,还建有一座带祖堂的厅屋组合式主体建筑,小者或一明二暗,但更多的是三堂两横中轴线对称的厅屋组合式民居,大者面积近万平方米。现存的围屋平面大多为“国字形围”和“口字形围”方形围屋,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在建筑高度上,以两三层居多,选址多位于盆地中央。

工艺流程

客家民居的营造大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每座赣南客家围屋的建筑用材和建筑工艺都有差别。赣南客家围屋主要有几种建筑工艺:一是金包银砌筑,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用土坯或夯土垒筑,如杨村乌石围;

二是河卵石石灰砌筑,就地取材用河中均匀、质地较硬的河卵石拌以石灰浆砌筑,如武当田心围、临塘三大门围、汶龙村头围;

三是三合土砌筑,即传统的干打垒筑墙办法,用三合土做泥,做泥是围屋建造很关键的一道工序,做泥决定了整座围屋工艺的质量等次与成败,选用无腐植质的狰红壤土,按比例再配以细河沙、田底层泥和老墙泥,配合做匀,然后泼水,反复翻锄均匀发酵。用泥需干湿适宜,干湿程度为泥一抓成团,丢出碰地即散最佳,此土谓之熟土。砌筑时中间夹鸡蛋大小的卵石,一版一版,版筑而成,为加强三合土的硬度还用熬制后的桐油漆刷,如关西新围、西昌围等。

江西赣州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由"没药了@"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