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江西 上饶 上饶县

上饶信河乱弹腔

是上饶市上饶县的一个传统特色表演
  • 区域:江西上饶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1-10-24 14:11
  • 网友“過客。”分享

上饶信河乱弹腔是上饶市上饶县的一个传统特色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很丰富精彩,有着独特的唱腔特征,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特色表演吧!

上饶信河乱弹腔

上饶信河乱弹腔图片由网友“過客。”提供

清乾隆年间“花部乱弹”勃兴,许多外来声腔如:秦腔、石牌腔、梆子腔、宜黄腔、楚腔等进入江西赣东北地区相互交流,又与弋阳腔、昆曲、浙调、浦江调、上江调相融,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著名的代表曲目有《梁祝姻缘》、《还魂记》、《四郎探母》等。于是形成了一个雅俗共赏诸腔并存的戏曲剧种—信河乱弹腔。

历史渊源

清乾隆年间,赣东北地区的饶河、信河流域流传着高腔,又名弋阳腔,秦腔,石牌腔,楚腔等等。秦腔,发脉于陕西,《广阳杂记》说:“秦优新声,其声甚散而哀。”和以笛子,称秦腔,击梆为节,呼之梆子。石牌腔,来自安徽。

《秦云撷英小谱》云:“弦索流于北部,安微人歌为枞阳腔(今名石牌腔,俗名吹腔);陕西人歌之为秦腔。”石牌与秦腔同出一源,统名乱弹。“乱弹谁道不邀名,石牌串法杂秦声。”楚腔,起源于湖北之襄阳,初名“襄阳腔”,流入汉口称“陕西皮”,汉剧正名为“西皮”,清道光间传入赣东北。宜黄腔形成了广信府的邻区宜黄县,清乾隆时,又称“胡琴腔”,专以胡琴为节秦,即今信河乱弹腔中之二黄腔。乾、道年间又有昆腔进入赣东北。道光三年《玉山县志》载:“操三弦琴,弄笙笛,以擅板羯鼓为之节,所尚昆音也。”

以上声腔,长期交流,在赣东北地区互融互存,渐而组成高、昆、乱三合班,因形成于信河两岸,故称信河乱弹班。

基本内容

信河乱弹腔含多种声腔,长期交流,互融互存,渐而组成高、昆、乱三合班,闽浙两省称它为江西大戏。信河乱弹腔主要曲调是秦腔、浙调。初以月琴伴奏,后改为胡琴,后又改为小唢呐托腔,夹以竹梆击节,高亢激越,凄楚悲愤。信河乱弹腔戏中有锣鼓音乐与吹打音乐两大类;戏乐队有文场、武场,文场有上手、二手、三手;角色行当初为十四行,民国时发展为五花、六生、六旦,另有手下三堂,即四龙套、四背褡、四侍女。每场演三出戏:前戏、正本、后戏。角色化妆:生行有俊扮和开脸两种,文生俊扮,武生开脸。服装道具有戏箱——五箱一担。乐器分文场乐器(赣胡、麻胡、板胡等)和武场乐器。

基本特征

声腔特征

曲调主要是秦腔、拨子、浙调、浦江调、上江调、安徽梆子、南北词、西皮、二黄。信河乱弹腔戏中的昆腔,与苏昆不尽相同,唱法不太讲究,吐字多用方音。

内容特征

信河乱弹腔题材广泛,通俗易懂,素以武戏著称,武戏又以杂耍闻名。从剧目上看,信河乱弹腔为传统正戏;若以故事内容,可分为:历史演义剧、社会公案剧、家庭世俗剧、神话灵怪剧、英雄武侠剧、爱情传说剧六大类。

江西上饶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腔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上饶信河乱弹腔》由"過客。"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